全面战争之伐清

第五百七十章 攻入加拉太区(2/3)

的半空摔了下来。

  底下的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纷纷举枪向城墙上那些探出身子的敌人射击,试图造成火力压制,掩护梯子上的友军继续攀爬,在底下的人开始火力压制后,那些冒险探出身子的土军士兵的伤亡如直线般上升。

  一名年轻的土耳其士兵拿着装填好的火绳枪,不顾身旁老兵的提醒探出身子试图射击,但下一秒,数发弹丸射中了他探出去的大半个身子,这名信心满满的士兵身子一僵,顿时就从墙垛上摔落下去。

  那个劝阻他的老兵见状,只能摇了摇头,将通条从枪管拔出,插回它应该在的凹槽内,随后在底下响起一轮枪声后迅速探出头,将枪管伸出,朝底下胡乱打了一枪便迅速收了回来。

  缺口处,双方步兵也展开了密集齐射,基督徒们拿出了大量的手榴弹,点燃引线后在友军的火力掩护下奋力掷向缺口后的土军阵地,那手榴弹一个个比成年人的拳头还要大,顿时就将猝不及防的土军步兵砸了个头破血流。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手榴弹轰然炸开,阵地上的土军士兵顿时倒下一片,在爆炸声响过后,基督徒们挥舞着各种近战武器,呐喊着发起冲锋,试图以手榴弹开道打通入城的通道。

  然而在他们冲上缺口的斜坡顶部后,迎来的却是一阵来自守军的弹幕齐射,土军打出的弹幕射杀了大量试图发起冲锋的基督徒,迫使他们不得不败退回去。

  加拉太区守军的战斗意志高昂,在他们的抵抗下,神圣同盟几次进攻都无法取得战果,不得不再度吹响撤退号角。

  连续两次攻城失利,这倒是没有让何塞感到郁闷,他也清楚想要攻克一座坚城并非易事,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一座城市更是天方夜谭,围困几月几年都是常有的事情。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神圣同盟又接连对加拉太区展开多次攻城,但均被守军击退,虽然如此,何塞还是能够清楚察觉到守军的抵抗力度逐渐削弱,而那些架设在城墙上的火炮也被摧毁了数门。

  相较于神圣同盟这边的积极攻势,夏军与波立军队这边就显得有些和平了,他们除了一开始配合神圣同盟发起佯攻外,便都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大打出手。

  这倒不是他们的战争积极性不高,只是提奥多修斯城墙难以从正面攻克,他们都不想浪费太大的物资和人力强攻城墙,倒不如等神圣同盟那边将加拉太区拿下,有了进展以后再开战。

  不管怎么说,神圣同盟联军围攻康斯坦丁尼耶的消息也很快随着意大利诸邦国的补给船的足迹迅速传遍大半个欧罗巴,不仅令何塞的威望大涨,也连带着提高了天主教的宗教权威性。

  当时欧洲的神学家不禁感慨道,这简直是一场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的士兵们同仇敌忾,兵临康斯坦丁尼耶,为的是将饱受异教徒压迫的同宗兄弟解放出来。

  而对于同样参加这场战争的夏军,一些神学家干脆就恬不知耻的宣称这是中国人感受到了上帝的旨意和神威,自愿加入战争,与天主的子民一起对抗异教徒,他们还认为应该趁着这个时候向来自远东的这些迷途羔羊传播正确的信仰,争取让天主的信仰传到东方。

  他们还例举了十年前来自中国广东的例子,那是明朝的永历皇帝委托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转送至梵蒂冈的求援信,永历皇帝请求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将他们从鞑靼人的铁蹄底下解救出来。

  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天主教信仰在远东是有传播土壤的。

  不过,这些神学家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尤其是有和夏军接触过的人笑的最大声,虽然他们对夏军的了解不够深入,但夏军所推崇的实用主义他们还是清楚的,对于夏军——或者说对中国人来说,要是真的有用的话他们是不介意信的,可要是没用处的话,那怕是连鸟都懒得鸟一下。

  不管怎么说,神圣同盟在对奥斯曼的战事中取得的胜利激励了广大的天主教国家,在教宗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自发前往康斯坦丁尼耶,教宗为了能够借助这场战争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惜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的物资补给和军械送往前线。

  同时,教宗为了激励神圣同盟上下,也是为了表彰何塞的功绩,宣布将神圣同盟解放出来的希腊地区授予奥地利的堂·璜·何塞,并派出红衣主教册封何塞为蒙上帝恩典的希腊国王,雅典公爵。

  当教宗国的主教在军中为何塞进行加冕,以上帝之名宣布册封他为希腊国王与雅典公爵之时,围观的贵族与士兵们皆高声欢呼何塞之名,联军士气大振。

  何塞感受着士兵们的欢呼,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起进攻的最好时机,在跪在红衣主教身前,接受主教将纯金制成的王冠戴在他的头上之后,何塞高举王者之剑,下令再次对加拉太区发起进攻,并以希腊国王之名宣布将会将战斗中表现出色之人册封为自己的封臣或骑士。

  虽然时间步入17世纪中晚期,但贵族和骑士对于平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