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战争之伐清

第五百八十章 分封制的可能性(2/3)

之民皆未受王化,大量征召入伍,代替汉人兵卒,只怕是养虎为患,不太妥当,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此举断然不可,昔日盛唐之所以衰败,除了唐明皇贪图享乐之外,唐朝大量吸收胡人参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胡人畏威不畏德,不思感激,反而以刀枪反噬君主,若是军中夷狄数量大于汉人,若是朝廷威慑力尚存还好,一旦朝廷出现弱势,泰西军团极有可能产生反噬。”

  兵部尚书也出声劝阻。

  苏言本以为大臣们不会太过反对,却没想到自己才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劝阻,不过他们给出的理由倒是极为合理,苏言轻轻抚摸着自己下巴长出来的长须,道:“泰西军团的忠诚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泰西诸都护府距汉地有千里之远,来回皆需数月之久,从汉地调兵终究还是劳师动众,若是能够从地方征兵进行训练,则减少了调兵所需要的辎重和时间,只能说有利有弊。”

  大臣们议论纷纷,因为是突然提出来,所以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到两全其美的主意来,苏言便让他们暂且退朝回到家中,在奏折上写下各自想出来的主意。

  不过,苏言并没有真的等到那个时候,因为就在退朝后不久,苏定远就主动前来求见,苏言命人将苏定远带到了御书房去,亲自接见了这位战功赫赫的郡王。

  苏言猜到了苏定远前来的意图,无非是为了朝会上的那个任务而来,也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行礼拜见之后,苏定远直起身子,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苏言,直言不讳道:“陛下,在倾听臣的愚见之前,臣想要问您,您真的认为国朝能够长远的统治泰西诸地吗?”

  苏言挑了挑眉,他反问道:“定远,你有何想法?”

  “陛下,正如您在朝会上说的,泰西诸都护府距汉地千里之远,来回都要数月之久,这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统治极限,您在的时候各都护府还能凝聚在您的威严之下,可要是等您驾崩——太子即位,只怕各都护府很快就会分崩离析,他们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苏定远语气凝重地说道。

  苏言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一直都清楚这一点,他说道:“朕……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只是我想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遗产。”说着,苏言从座位前站起来,走到苏定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天朝的确地大物博,但物产终究有一天是会被用完的,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关键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向外扩展,努力赶在其他人之前强占土地和资源,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很有可能因此而受苦。”

  说完,苏言的目光投向殿外,他的脸上充满了追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一个很长久的梦,梦里天朝闭关锁国,皇帝还做着天下共主的黄粱美梦,殊不知西夷已经发展到他们无法与之匹敌的强大程度,西夷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了我们的国门,逼迫天子签订城下之盟,我们被迫割让土地,赔偿钱款,西夷就如同如同嗅到腐肉的秃鹫一般蜂拥而上,企图瓜分我们……”

  苏言将原本的历史线以做梦的形式告诉了苏定远,苏定远听着他的讲述,面色愈发凝重,他看向苏言的双眼里,也不禁带上了几分深究,不过他并没有将心中所想说出来,而是静静听着苏言的讲述。

  长久以后,苏言才终于停了下来,他看着苏定远,深深说道:“为了避免我们的子孙后代遭受到这样的屈辱,就算是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朕也义无反顾。”

  说到这,苏言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威严肃穆的皇帝,他转身回到座椅上坐了下来,就在他刚刚坐下,苏定远就向他深深行了一礼,道:

  “陛下,臣明白了,既然如此,还请允准臣大胆提出臣之愚见。”

  “讲。”

  “臣以为,都护府自两汉时期便已设置,至盛唐重设,一直至国朝才重新设置,一直以来,都护府只有在中央强势、国力强盛之时才能维护,一旦朝廷出现变故,则都护府很快就会如无根浮萍一般分崩离析。

  臣认为,可以效仿蒙元旧事,将陛下诸子分封泰西,令其镇守泰西,允准其开府建牙,以作藩屏,可自行决定出兵西夷,凡攻克之地,皆为其封地。”

  “分封诸王?”苏言听言一愣,他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作为现代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分封藩王的弊端,分封藩王虽然的确可以更好的控制地方,拱卫朝廷,但是一旦藩王心怀野心,掀起叛乱,对于国家也将是一场浩劫,整个国家都会被卷入内乱之中。

  而且,苏言的子嗣并不旺盛,他虽然后宫不少,但目前为止,仅有五名皇子与六名公主,这对比现代人倒是很多,但放在没有古代,算是人丁不旺的了。

  而且,苏言的子嗣平均年龄都偏小,最大的是监国元年时诞下的太子苏唯泽,最小的则是去年武安二十年诞下的小公主,最小的皇子也只有五岁。

  目前唯一勉强够分封资格的就只有还在西京的秦王苏辰安了,可苏辰安如今也还未到加冠的年纪,又要登上数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