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后面那句丑话,他们可能还会觉得比划一番,倒也无妨。毕竟,万一搏到了呢?
可宣德帝这会儿明显动了真怒,他们哪里还有胆子顶风作案,便是侥幸赢了李俏俏,怕是也难有什么好下场。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赴任前,李俏俏回了一趟东南台岛,把诸多事情一一安顿好。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李俏俏如今已是家大业大,再不是那个带上袁长山、冬生、春生就能说走就走的无名小卒了。
西北苦寒,气候环境远不如南方养人,袁长山年纪大了,李俏俏有心让他留在京城或者江南颐养天年。
偏生袁长山自己不乐意,内心里舍不得跟孙子分开,还有那些他看着长大的重孙和重孙女,硬要跟着李俏俏一起去西北,美其名曰,“走南闯北,游遍大好河山。”
李俏俏拗不过他,只好把他带上。
好在几年前,她在东南台岛找到了橡胶。接着自制轮胎,给马车做了减震改造,大大提升了乘坐马车的舒适度。
否则,袁长山便是撒泼打滚,她也不会松那个口,毕竟,光是天南地北、十万八千里的这段路,就能要了老头子的半条老命。
而她的那些养子养女,李俏俏一个没落地带去了西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开拓眼界,肯定比天天呆在家里那一亩三分地来的要好。
李俏俏希望他们能在旅途中,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一个合适的、他们自己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在身边其他人的某些或无心或刻意的引导下,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抢。
这不是她的凭空臆想或者疑神疑鬼,而是李俏俏已经在某几个孩子身上发现了零星的苗头。
所以,离开前,她只挑了一小部分老实巴交的忠仆带上,路上照顾一下家里的老小。
至于那些心思活泛、眼珠子乱转的,李俏俏全部留在了岛上,让他们种地的种地,看门的看门。
一行人乘坐祥云商栈的货船,从松江府上岸,接着,取道徽州府,停留了五天。
期间,李俏俏把孩子们留在府城,自己带着袁长山和几名护卫,轻装简行回了趟安化村。
这几年,安化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气派的青砖瓦房。放眼望去,绝对是方圆百里内最富裕的村落。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俏俏。
李俏俏三元及第,一路高升,有钱有权后,当然不能忘了回报乡里。
最早的时候,能力有限,她捐了百两纹银,让族里修缮祠堂,接济落魄族人。
后来,等银子对她来说只是个数字的时候,李俏俏直接大刀阔斧,给族里捐了百亩良田作为祭田,田里的出息用于创办族学,供族里的孩子读书。
紧接着,在族人们感恩戴德的目光中,她又豪横地掏了几千两白银,给大家修房子。
什么样的房子呢?
跟老袁家的青砖瓦房一模一样的房子。
不论是面积、格局,还是大门用的料子,都一模一样。
一家一套,见者有份,除了老袁家。
为啥?
负责修房子的管事是这么回答的,“你家不是有了吗?我家少爷说了,只能给家里条件不好的乡亲修。我家少爷还说,家里能住得上青砖瓦房的,说明人家日子本就过得不错,不需要咱们帮扶。你看,族长家咱不也没给修嘛。”
姚春花又不傻,当然明白管事是得了李俏俏的授意,故意为之。
她心里又气又懊悔。气这么多年了,李俏俏竟然还不肯原谅她。懊悔早知道儿子将来能有这等造化,她说什么都不会起歪心思,让他去给别人顶包。
千金难买早知道,千金难买后悔药。
这些年,眼看着李俏俏搬去县城,眼看着李俏俏考了秀才、成了举人、中了状元,眼看着李俏俏步步高升、当了大官,姚春花每天都生活在无尽的悔恨中,后悔的恨不得用脑袋撞墙。
家里几个孩子,从袁含巧到袁三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竟也不知不觉地怨恨起她来。觉得如果不是她的一念之差,作为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李俏俏肯定会拉拔他们。
单看她对袁氏族人的态度,一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