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成了乡下小子

第23章 春又至(2/3)

的适龄儿童。这群孩子当中,有一些颇有天赋,有一些驽钝不堪,大部分还是普通孩子。在宁真逸这里学完《千字文》后,有十几个孩子的父母将他们送进了私塾,或许以后也会考取功名吧。

时间如流水一般滑到了第四个年头的春天。这一天,宁家出孝了。

除服之后,正是三月中旬。

今年的春天暖得早,三月初就可以开始耕种了,如今村里热火朝天在下地干活呢。理论上来说,小冰河时期气候不会这么暖和。君不见昭太/祖被天灾耗死了?这种时候就不得不再次感叹建元帝运气实在好。

宁真逸一家早在二月就开始收拾行李了。这次出孝,宁真逸要拉家带口搬去府城,村中这个房子就委托给了李一金打理。这个房子如今已是花木丰茂、水清鱼肥,宁真逸把房子的钥匙交到李一金手上,拜托他定期把房子打扫打扫,家中的各类产出就交由李家处理,或吃或卖都随意,只别让它们死了。

府城那边的房子去年就盖好了,现在搬进去肯定不用担心什么油漆味之类的问题。

这次去府城的人员,除了宁家兄妹四人,还有下人六个、以及跟着宁真逸学习的李嘉茂。

这位五舅舅可了不得,三年的功夫,他埋头就念一门课,竟也背完了四书,只是不太熟练,还有些磕巴。这次跟去府城,他会以宁真逸的书童的身份一起进入柳怀书院,嗯,旁听。

这次宁家人去府城是三月初,没法蹭牡丹花集团的车队,只好找了李家族人所在的镖局,委托他们互送。一大家人光是坐人的马车就占据了三辆,更不要说各种家当。要不是宁真逸把其中一部分东西偷偷藏进空间,只怕七辆车都不够他们用。

就在宁家人即将走到村外的官道之时,后方传来一阵呼喊,原来是村民们自发组织了送行活动。

有文采的呢,说“祝君此去,青云直上,鹏程万里。”大老粗呢,说“逸哥儿好好保重,好好念书,争取考个状元。”还有一些嘴笨的,干脆直接上来给他一个熊抱。二叔二婶也带着大宝来了,大宝抱着宁真逸的大腿哭成狗,嚷嚷着等自己长大了,要去府城找大哥,叫大哥考慢点,等自己考上了秀才,去府城找他,弄得宁真逸两眼泪汪汪的,他最不适应这种煽情的场合了。好在村民们带了各种土仪,试图塞上马车,宁真逸立刻进入了你塞我推的状态,把泪花憋了回去,否则真的当众哭出来,怕是要被嘲笑了。

怀抱着乡亲们的无限祝福,宁家人出发了,走出很远,回头仍能看见他们挥着手的身影。

快要走到县城门口的时候,车队后面传来了呼喊声,宁真逸仔细辨认,依稀是“等一下”之类的。

车队停了下来,后方有个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还是努力跑到了第一辆马车前。

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长得倒是挺眼熟,可以确定是三家村的村民,具体是哪一个,宁真逸是真的没印象了。

那少年喘匀了气,道:“逸哥儿,你可还记得我吗?我是王二哥。”

三家村姓王的不多,若是把年龄和排行第二之类的条件都加上,那就只有一个——当初卖房给宁家兄妹的赵寡妇她二儿子!

宁真逸把人从记忆力刨出来,诧异道:“王二哥这是……来送行?”

王二坚定道:“不!我是来跟你走的!”

宁真逸就更懵逼了,无缘无故忽然有人来投奔自己,这……又是怎么说的。

愣了一会儿,宁真逸找回了自己的声音:“王二哥为何忽然要跟我走?”

王二道:“我想跟你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的!”

宁真逸头痛:“这……赵姨知道这事吗?她同意了吗?”

王二得意道:“我告诉我娘,我来给你做长随,我娘马上同意了,说你是有见识有主意的人,跟着你错不了!”

宁真逸拒绝道:“可是我只是个小小秀才,带长随未免太招摇了,你还是回去吧。”

王二:“没关系,我当书童、小厮也可以!”

就在宁真逸纠结如何拒绝他的时候,晏懿轩不知何时冒出来,来了一句:“快迟到了,先走吧。反正你这三年都要待在书院里,这小子要是铁了心找你,到时候还是甩不脱,干脆先收下,约法三章之类的,若他犯事,再赶走不迟。”

宁真逸只好无奈地收下了这个不速之客,然后把他赶去晏懿轩坐的那辆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