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唐旧梦

第103章 江南问题(求订阅)(2/3)

任何处罚,都有些不安。

 “此事以后再议,朕自有定夺,各地各司其职即可,对于殉职的官员,内阁要尽快拟出一份追封名单出来,尤其是孙传廷孙爱卿。”

 朱慈烺一摆手,对这些家伙不关心那些殉国文官的抚恤,反而操心那些偷生怕死的文官很是不满。

 至于怎么处置?这还用说吗?

 投降过闯贼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自然是通通赐其自尽,再换一批新的官员。

 否则如何对得起那些选择以身殉国的文官?

 而投降过建奴的文官,尤其是永平府的那些,更是要抄家,家属发配。

 这是鼓励文人气节,重铸中华脊梁,震慑贪生怕死之辈。

 当然如今各地还不稳,候补文官也甚缺,所以他打算待明年秋收,恩科之后,在下旨通通赐死,让他们多活一年,自己已经够仁慈了。

 “臣一定抓紧!”

 魏藻德赶忙答道,也不敢再啰嗦,其实心中也隐隐猜到了陛下的打算,只是打死他也不敢说出来。

 随后朱慈烺便宣布了闯贼归顺的事,然后又宣布了四道任命。

 任命高杰为河南总兵官,倪元璐为河南巡阅使,刘良佐为山西总兵官,李邦华为山西巡阅使。

 对于这四道任命,众人倒是未感到多少意外,意外的是陛下竟然能忍住,让那闯贼继续苟活于世。

 在众人看来,陛下只需让贵妃娘娘提兵走一趟,还不是轻轻松松将闯贼头颅提来?

 “众爱卿,继朕登基,已有半年之久,南方各省官员至今显有上表恭贺者,去年的秋税也至今未押解入京。

 据悉,南方各地官员士绅学子还想另立新君,分裂大明,各位爱卿认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朱慈烺说完,便扫视着左右的文臣武将。

 面对皇帝的询问,所有人竟然都保持了沉默,显然心中都有顾虑。

 众人顾虑的自然不是江南那帮人会打到京城来,因为他们还没那个本事,而是担心将来江南士绅文人的记恨报复。

 毕竟江南作为财富重地,历来在朝堂中都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江南士人的影响力也遍布全国。

 “启奏陛下,江南诸人实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臣妾请缨,率大军征讨!”

 等了半天见无人说话,红娘子只得站了出来拜道。

 “陛下,娘娘所言极是,臣也请缨率军征讨!”

 周遇吉也站了出来。

 见两人带头,其余三位大将军哪怕再有顾虑,也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请战。

 其他武将却是没有资格请战的,不过也纷纷出列附和。

 “好!”

 朱慈烺一脸满意的表情,心中却失望之极,他之所以让红娘子不率先站出来,就是想看看诸将的反应。

 “启奏陛下,江南之事,盖因前首辅陈演居心叵测,散布谣言,这才使得江南各地误会陛下和朝廷。

 臣认为此事无需劳师动众派大军南下征讨,只需派遣一分量足够的钦差,奉旨南下澄清谣言,此事便能迎刃而解。

 臣请旨愿亲自离京南下,若不能使江南各地人心恢复,臣愿自裁谢罪!”

 魏藻德见小皇帝真要出兵征讨,也是暗骂他疯了,赶紧站出来说道。

 在他看来江南的事儿,根本就不需要派大军去,如今天子手握几十万大军,刚大败闯贼,又打退建奴,除非江南那帮人都疯了,才会继续搞分裂,拥立新君。

 此时多半是骑虎难下,一来担心陛下秋后算账,二来顾及颜面。

 这个时候只要派钦差过去,澄清一下谣言,让江南士人有个台阶下,再宣布不予追究,各地绝对会争先上表,祝贺新皇登基。

 “陛下,魏阁老所言,乃谋国之言,望陛下三思,臣也愿请旨南下,为陛下澄清谣言!”

 “启奏陛下…”

 魏藻德都能想明白的事,其他文官自然也能想明白,纷纷站了出来,想要抢夺这一差事。

 显然都明白,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美差。

 既能立下大功,在陛下那里博个好印象,又能获得巨大的声望,交好江南的士绅文人官员勋贵。

 见陛下不说话,十几名一二品高官竟互相揭底,争吵起来。

 连刚被任命为巡阅使的倪元璐和李邦华都参加了进去。

 而不够资格的文官则在旁摇旗呐喊。

 一时间丑态百出,乱成了一团,就差没直接动手,可见为了名声,这帮文官什么都能豁出去。

 “啪!尔等当这朝堂是菜市场吗?”

 朱慈烺爆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