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当太子

第十一章 洞中无日月(2/3)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先生起的调子不高,但中气十足,悠扬的琴曲伴着沧桑的歌声,是为完美的搭配。

 堂前的清香袅袅升起,先生的琴音和歌声伴着夏日的清风,穿过了堂前的空间,穿透了园内的紫竹林,传到了院墙外。

 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心道这师徒二人真是神人,这样的天籟也只有从这里偶尔得闻了。

 李夜小手合着先生的节拍,在桌上轻轻击打着,忍不住高声念颂道:

 深居风云城

 春去夏尤清

 ......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一曲琴罢,师徒两人也是惺惺相惜。

 先生收了手,端起杯茶,道:“茶凉了,烧水。”

 李夜一楞,回过神来赶加了块炭丢进炉子烧水。转过身子跟说:“先生,你弹琴的时候,我听歌声,有种脱了身上的铁甲,就欲要飞上天的感觉。”

 先生听后一惊,道:“待你修行有成,破了元婴,到了分神,就可以元神出窍,神游天地;到得破了分神,更可以踏破虚空,飞升而去......”

 李夜一脸的神往,心道我要努力修行。给先生换过了热茶,抬着头:“先生,修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境界?”

 先生接过茶杯,看了一眼李夜,道:“最高的境界?修行一道,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做得到的境界!”

 先生没有回李夜的话,指着桌上的杯子,道:“喝茶。”

 李夜不甘心,低头寻思了一会,又问:“先生在风云城应该是第一人吧?”

 先生心道你有完没完。本想不理,想想回了句:“风云城里藏龙卧虎,象你的爹娘,城主和将军,还有红袖楼主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话没说完,用手指点了一下杯子里的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个圆圈。说:“话说这个是风云城,你还没走出去过,很大吧?”

 李夜点点头,说:“很大,从我家走到先生的院子有五里地呢。”

 先生又用手指在这个小圈外画了一个圈。“这个是东玄域,比风云城大了几十倍都不止。”

 阿贵也凑了过来,跟李夜一起点头。

 先生手指沾水快速又在这个圈外画了三个圈,语重心长地对着李夜和阿贵说:东玄域外还有西玄域,之外还有南、北两个域,还有一个更大的中玄域皇城,从南到北,几年都走不到头,够大了吧!”

 “在我们这个星域之外,还有很多未知的星域,要从风云城的这个井底跳出来,看世界。心无境,才能身无境!

 这跟你修行的佛法是一样的,佛法里有说:心无距,才能身无距。只有心里看到的地方,身体才有可能到达!”

 李夜听完这番话,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凝住心神,陷入了空灵的状态。

 先生的言语象燃起了智慧的火花,为他小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开启了一扇门,指明了一条大道,使他豁然开朗,意境提升,灵魂得到了升华。

 阿贵看着李夜的发呆的样子,感觉少爷的身后有淡淡的佛光围绕,有点象大佛寺里老和尚在开法会时的模样,不由得痴了。

 先生也是无语,自己加了茶,望着从杯中溢出的茶水,心想要不了多久,这小子要修成金丹,到时得去一趟西玄域了。

 先生是无心开示,李夜则是一朝闻道,在小小的年纪就通过先生说的一个道理,触摸到宇宙间的法则、大道。

 这是风云城里苦苦修行的众生,一生都在求之而不得的答案。这不仅仅是先生讲的明白、透彻,更是李夜的佛性自足,对大道的领悟已经超过了他这个年龄所能接触到的法则。

 堂前的清风,吹皱了先生杯里的茶水。

 回过神来的李夜,站起身子,给先生敬了礼,恭敬言道:“感谢先生今日的教诲,使我在修行的路上如有一盏明灯,不至于迷了路途。”

 “你我虽是师徒,却情如父子,无需多理!”先生是非常满意收了地夜这个弟子。

 阿贵看了一眼堂外的天色,对着李夜说:“少爷,你这修行了一个月,都没回书院,夫子和夫人惦记得紧,说你出关了就回去瞧瞧。”

 李夜心道是该回去看望爹娘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