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传奇

第十二节 琼变始末(三)(2/2)

且不要老兵,要从难民之中招募没受教门影响的壮丁,以髨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士兵,以防再出现登州之乱这样的事情。第二,要建设全套的欧式枪炮厂。令项天鹰惊讶的是,书里还提到了李洛由,对李洛由办炮厂未成的事极为惋惜,而且看起来作者应该认识李洛由。第三,以重金设法诱假髨投降,购买髨贼书籍,尽力仿制髨贼技术。第四,招募乡勇在髨贼控制不稳的地区袭扰。第五,派细作投髡。第六,设法与真髨高层联络,做招安尝试,试图引起髨贼内讧。

 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能看出作者对于自己这“破髨六策”的每一策都不是那么放心,对于讨髨大业的看法就是“髨贼不内讧,大明不成功”。不过他还是相信,没有哪个势力是能永远团结一致的,只要大明坚持住,总还有一线机会。最后他还指出了自己计策最大的破绽:没钱。没有钱,什么练新军造炮厂都是白说。他提出要效法髨贼的财政制度来改变大明的财政效率,还以沈廷扬运饷为例主张漕粮改海,但是最末又加上一句,以大明的现状,这些改革不过是说说而已,根本是不可能的。

 哎呀,这个人还真有些远见卓识呢。项羽心道,想不到明国的读书人中间还有这样的大才!这个认识水平,别说一般的明国知识分子没有,就是他们自己的归化民干部也很少有。而且多半还是还是靠他们灌输才有得。

 项天鹰合上书,心想这本书的作者究竟应该是谁。作者署名“石碣寄客程”,无论是项天鹰的记忆还是大图书馆的资料都没有这号人物。

 项天鹰问过买书的校工,书是在破烂市上买到的,卖书的是个衣冠不整的黑瘦汉子,粗手粗脚,贼眉鼠眼,怎么看都不像读书人,而且完全不知道这本书该卖多少钱,看起来不是捡的就是偷的。

 偷书贼不可能特意从大陆跑来销赃,书主人应该就在高雄,可是如何从这几万人中找出他呢?

 项天鹰又拿起书翻阅,这个人打过仗,又认识李洛由,多半在辽东登莱的军队中当过幕僚,应该是姓程,孙元化的前幕僚项天鹰有详细名单和资料,里面肯定没有这号人物,就要从关宁和东江去找了。

 “姓程,姓程……”项天鹰嘴里念叨着,又翻到给汤允文鸣不平那段,摸了摸纸业上的水痕,心中一激灵:“石碣寄客……难道是他?不可能啊……”

 思来想去,只有从偷书贼入手了。他当即派校工到高雄警察局送去一份通知,要他们立刻查清被缉捕一名“盗窃嫌犯”,该犯曾在某月某日于破烂市上卖过一本书,相貌特征如下……

 高雄的人口虽然不算少,但是经常出入破烂市的人不会太多,此人很可能是个惯窃。搞不好在市局里还有的他前科记录。

 只要找到了人,就不难找到书的源头。他倒是很想看看,自己的判断到底对不对。

 /102/102678/2844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