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四十四章 高智商和低智商(1/2)



  王浩回来就看到一群人挤在楼道里,有的还拿着手机、相机仔细研究着,他有点疑惑的走了过去,喊了一声‘栾院长’。
  “王浩啊!”
  栾海平热情的迎过来,解释道,“是这些记者,想采访你。我想着,咱们都是问心无愧,他们想采访就带过来了?不打扰吧?”
  “没关系。”
  王浩不在意的摇头,左右看看顿时注意到,刚才研究手机、相机的记者,都迅速放下设备围过来。
  栾海平看着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楼道,干脆说道,“还是去办公室吧。”
  一群人呼啦啦去了主任办公室。
  六楼的主任办公室,就只是个小办公室,因为只有两个办公桌,还是显得有些宽敞的,十几个人挤进去,宽敞也就变成了拥挤。
  王浩坐在了办公桌前,正对着十几个记者,也方便记者能拍摄、提问。
  有个中年记者率先发问,“昨天晚上,你发文说,论文不是七篇,是十篇,引起舆论新一轮热潮。如果论文都是没问题的,为什么不做澄清呢?”
  王浩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本来就是没有的事情,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带着微笑说道,“昨天刷了很久的微薄,还真是很有意思。好多人,只是看看文章,看看评论,就被带动着质疑我的论文,质疑大学的决定。”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舆论是能够引导的,那么,更加科学的引导方式,就能够让舆论转向新的风向。”
  他思考着继续道,“或许应该对此进行科研的研究,来阐述事件、舆论风向与引导之间的关系。”
  “可以就此写一篇社科论文?不过,要专业的社科学者来做。”他说着摇了摇头,似乎是遗憾自己不能做类似的研究。
  然后才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你的提问,我不想澄清。”
  “这就是指鹿为马啊,荒谬至极。那是古代的故事,如果是现在,有人指着你家养的马,非要说他是一只鹿,你会站出来,耐心的给他解释一下马和鹿的区别吗?”
  在场记者都被问懵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听到这种回答。
  对方先是站在旁观者、专业学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能就舆论引导进行科学研究,然后举个了指鹿为马的例子。
  确实。
  如果有人指着自家的马,说它是一只鹿,还会耐心解释马和鹿的区别?
  那肯定当面怒骂一句,“你是傻、逼吗?有病!”
  “额~~~”
  这么一想好像不太对,是把自己骂进去了?
  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一篇专业的论文究竟是有含金量,还是灌水、抄袭、编造的产物。
  有个戴眼镜的女记者,眼神犀利的开口道,“能说说,为什么能发表那么多论文吗?据我所知,多数科研工作者,每年发表三、四篇SCI,就已经很优秀了。”
  “科研工作者?谈不上吧。”
  王浩摇头道,“我没有特别去做科研,那些论文只是教学感悟的总结而已。”
  他说完顺着思路解释道,“可以说,就是感悟。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所有人都认真听着。
  “比如,我之前的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就是从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启发,我在教傅里叶变换内容,讲解从其他函数变换成正弦表达的过程时,想到是否能继续变换……”
  “后来在解析变换的时候,就想到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大家都知道,离散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算法,如果把它继续拓展……”
  “有学生课后问了一个问题,说函数变换过程中,在图像表达上不太懂,我就给他讲解着,然后就想到,应用在构造图上会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
  我们!
  不知道!
  自从王浩谈到专业数学内容,在场记者就已经听不懂了。
  门口的栾海平、周清源,还有其他过来的教授、老师,倒是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几个数学教授、信息学博士,跟着讲解一步步去思考。
  他们发现说的很有道理啊!
  一步步的……
  整个研究思考的过程,就全部都出来了,他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想出来的啊!”
  “这肯定不是编的,是真的,联系课本内部,一步步的,逻辑清晰、因果合理。”
  “如果是这样的,我教课的过程中,多想想,也能想的出来啊!”
  “看来,以后一定要重视教学了!”
  “埋头搞研究不一定有成果,教学过程中,教授基础的内容,只有认真、多思考,对研究的帮助也很大啊!”
  ……
  王浩连续回答了几个问题后,看了下时间说了声抱歉,“该去上课了,抱歉。”
  他推开一众表情木讷的记者,去办公室拿了东西,就下楼去教室了。
  身后。
  一群记者只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而一众教授、博士讲师们,则感觉是收获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