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上海滩

第四百七十章。日本人的决策。(3/4)

军队控制的长沙面见委员长,只求保住伪满洲国和日本在长城以内的商业利益,日本就撤军。但委员长却不为所动,小岛从此在日军中越发边缘化。

 等开场白结束,海军大臣吉田善吾便率先开口发言道:“如今欧洲战场已经是德国的天下,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相继投降,英国佬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撤出欧洲大陆!国际形势说是一片大好,除了苏联和美国,大日本帝国已经没有了外部威胁,当今正式大日本帝国海军南下进攻南亚、东南亚摄取更多战略资源的大好时机。

 天皇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臣强烈建议尽快批准南下进攻方略!”东南亚资源丰富,日军积极“南进”,争夺资源是首要原因之一。在诸多资源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油田,有着日本最想获得的战略资源石油。巨港油田是亚洲的最大油田,年产石油470万吨,恰好约是日本国内一年的石油消费量。

 只要控制了巨港油田,日本将不再惧怕美国的石油禁运,战争潜力会迅速膨胀。空有号称全世界第二的海军,但是却一直只能游弋在海面上无所事事,隐忍了这么多年,日本海军自然早就憋得快要发疯。如今欧洲战场捷报连连,英法两国不会投降就是自顾不暇,根本再不用顾忌英法的报复,日本海军南下开疆扩土的心情变得更加急迫起来。

 吉田善吾1939年8月起在阿部信行内阁、米内光政内阁、第二届近卫文麿内阁中连任海军大臣。“天皇陛下,我认为目前南下时机还不够成熟,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和德意的结盟结成联盟,建立日、满、华一体的大东亚共荣圈,而不是急着南下与英国开战!”

 吉田善吾高亢的话音刚落,外相松岗洋右便摇头反对道:“没错,法国现在是投降了,英国也被德国打得只有招架之功。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在大日本帝国前面不仅有强大的美国虎视眈眈,我们华夏还没有彻底征服,上百万的大日本皇军被牵制在华夏战场。

 所以,臣认为大日本帝国当务之急不是南下进攻,而是先要征服华夏,这样才能进一步积攒力量,使得大日本帝国立于不败之地。”松冈在上任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德意的结盟,并在任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首先提出要建立日、满、华一体的“大东亚共荣圈”。

 并明确表示共荣圈包括法属印度**和荷属东印度。按他的解释,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以“皇道的根本精神”为指导原则,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经济集团。

 松岗洋右还宣称:“日本正在扩张,试想有哪个正在扩张中的国家没拿它的邻国开过刀?问问那些美洲印地安人和墨西哥人吧,看看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多年以前是怎样残忍地折磨他们的。”

 松冈的如意算盘是,形成三国同盟,不仅可以抵抗美国在东亚的强大压力,而且能促使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建立“新秩序”。以此为基础,进而邀请苏联也加入日、德、意联合体系,到时就会出现欧亚大陆新体制的强大势力集团,并可与以英、美为中心的西半球保持对峙。

 吉田善吾顿时不乐意了,再次反对道:“同德意结盟基本上就意味着要和美国开战,而日本人手里的战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不及美国人,而且生产能力更是远远落后。

 缺少战机的支持,原本就处于弱势的海军还怎么打?这岂不是自找死路吗?大日本帝国力量还是不够强大,我们还需要摄取更多的战略资源,这个时候绝对不能与美国人撕破脸皮,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德意同盟。”老实说,吉田善吾是日本海军界的能人,当年山本五十六出任联合舰队司令,正是接的他的班。

 从1939年的阿部内阁起,吉田善吾曾在三任内阁中担任过海军大臣,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初,正是他作为第二舰队司令官主导日本海军的进攻。因此,无论是能力还是声望,吉田善吾在日本海军界都是有一定地位的。

 吉田善吾在内阁里真有些不合群,在次官住山徳太郎和井上成美的支持下,一直坚持反对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但是,让吉田善吾头疼的是,他当时还担任着近卫内阁的海军大臣,如果内阁连内部意见都没法一致,那基本上就玩完了。

 为了说服吉田善吾,外相松岗洋右、军务局长冈敬纯等人,天天往吉田善吾家里跑,轮番劝说,没完没了地纠缠。结果吉田善吾上任不到半年,身心憔悴,得上了忧郁症,甚至一度试图自杀。

 最后吉田善吾不得不同意和德意结盟,但前提是他本人要辞职。既然你们非干不可,那我辞职总行了吧?不用碍着你们做事了!有意思的是,在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签订那天,日本还想派吉田善吾作为代表去签字,结果这位老兄直接破口大骂:谁爱去谁去,老子不去!

 后来事实也证明,吉田善吾、山本五十六等人的眼光还是很精准的,成功地预见到了三国同盟成立后的战争局势,最终在跟美国的对飚中被打得稀里哗啦,万劫不复。但反过来说,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