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笑

第十六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1/2)

 然而两国之乱,南方的另一大帝国南竺国同样也在虎视眈眈。南竺与南趾相似,都是一直就非常不安份的外番国家,在过去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与北汉摩擦不断却又不敢真的开战,就是反复滋扰边境的手段搞得边防部队烦不胜烦罢了,问题不大。

 但此番南趾公然兴兵入侵洪沙瓦边境,这便给了周边几国一个兴兵犯境的绝佳理由。北汉八成不会放过如此良机,南竺自然也不会错过。

 就在年关前的最后一次早朝上,兵部侍郎还上奏说南竺方面突然在本国西北地区大量囤兵,短短月余其人数便已超过了十五万,而南趾方面也开始逐渐分批次从洪沙瓦撤退,转而加强东南方向的边防强度,甚至不惜将背后大开,几乎彻底放弃了防御北汉边军发起突袭的可能性。

 如此有利的条件之下,北汉进攻南趾的成功率可想而知。然而金殿之上,陛下却一直顾左右而言他,迟迟未作决断,仿佛南趾与洪沙瓦就是两只惹人厌的老鼠,不管去沾染哪一个都会让他觉得浑身不舒服似的,悄无声息地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成功避开了那八分之八十的可能性。

 此事就这样被暂时搁置了,朝中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们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陛下要主动放弃这么一块已经要送入口的肥肉,而得知这一切后的常晋柏却微微一笑,一边啃着苹果一边感慨能坐上一国之君大位的人物,其眼界与野心果然不是寻常凡夫俗子所能比拟的。

 实际上在上一世,北汉的确未曾向南方诸国动过一兵一卒。因为就在年后不久,南趾与南竺两国之间便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匆匆集结,其中还有大半都是刚刚从南方战场上匆匆抽调过来的南趾八万军队在准备多时,一直以逸待劳的南竺军队面前如同一块豆腐似的被分割歼灭,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了。双方战损比高达一比三点七,南趾军队在扔下一万多具尸首后匆忙后撤,而首战告捷的南竺军队则乘胜追击,以雷霆之势迅速占领了南竺东部的三座主要城市和大片领土,兵锋直指南趾都城河棉城。

 而与此同时,洪沙瓦方面一直争斗不休的二位皇子也终于认清了现实,本着先外后内的原则开始统一战线,调集各自部下的势力向侵占了北方土地的南趾军队展开了疯狂的反扑。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南趾号称全洲最强的五十余万大军就在两国夹击之下溃不成军了,国都沦陷王室外逃,最终不得不向一直与他们交恶的北汉王朝提交了求援申请。

 直到这个时候,北汉王朝才终于开始有所动作了。只是让所有观望局势的国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北汉支援南趾的方式居然只有简单的两封书信,其去向自然是其他两国的王室大殿。

 根据信中的内容,南竺可以保留目前占领的据河棉城东约二百公里以外的所有南趾领土,洪沙瓦则可以保留已经占领的南趾南方两城,条件便是两家罢兵休战,签订和平条约,将南趾王室迎回河棉城,继续承认南趾国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尝到了甜头的南竺国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与北汉发生冲突,所以欣然接受了信中的提议。而先一步遭到南趾入侵的洪沙瓦却不愿就此息事宁人,非要南趾国王将作为先锋部队领军入侵本国的大将首级送来表示诚意方肯退兵。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沙瓦军队,南趾王室不得不接受了这一系列堪称丧权辱国的屈辱条件,斩了大将割让了城池,这才堪堪维持住了自己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后的尊严与领土。

 而作为调解国,北汉当然不可能一点儿好处都不要啊!当然了,面对已经满目疮痍的南趾,再索取物质方面的报酬显然是不人道也不现实的,所以北汉便另辟蹊径,提出在两国边境建立起免税通商关口,北汉商人可以自由出入两国边境的条件作为报酬。

 已经做好了倾家荡产准备的南趾王室没想到北汉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如此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早已被接连的压力冲击得头晕眼花的南趾国王不顾国师的反对接受了北汉提出的一切条件,也就是在那以后,南趾的领土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北汉臣民。到了约莫五年以后,两国在南趾领地上的人口比已经达到了几乎一比一的可怕程度。再加上北汉朝廷和商人们的共同运作,南趾那时候虽然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其整个国家的运作与政府的维系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在北汉的手中了,甚至连官吏的任免,王权的更替都可以被北汉方面一手操作,这种明晃晃的文化入侵可谓是常晋柏在现实中看到的最厉害的阳谋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南趾国便已经彻底离不开北汉了,名为附属国,实际上可能还不如北汉自己的一个省呢!

 抛开南边的问题不谈,真正需要让北汉大动干戈的反倒是位于西边的诸多宗教国家。

 如今的北汉统治者是个将权术和计谋玩弄到了极致的恐怖存在,在这个南北都不太平,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却都风平浪静的特殊时期,他早在所有人都注意到之前就已经将目标放在了遥远的西部各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