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笑

第三章 焕然一新(1/2)

 有鉴于此,常晋柏还是打算暂时隐瞒下自己的身份,甚至在面对朝中知名的那几位穿越者官员时都有意藏拙,将上一世花费心思锻炼出来的察言观色之术施展到了极致,这才得以安安稳稳地活到了现在。

 到目前为止,常晋柏既没有受到任何任务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提示,仿佛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任务就是换个身份活下去似的。

 所以逐渐的,他也想通了,横竖原来的世界他一时半会儿的也回不去了,既然老天将他从曾经昏天黑地的生活和未知的死亡中拯救了出来,还给了他这一次开局就算是小半个王炸的全新人生,那么他似乎也确实没什么好抱怨的,老老实实留在这里当他的阔少爷难道不香么?

 心态放平了以后,常晋柏对生活的态度也变得积极了许多。他开始逐步和身边的人亲近起来,在书院也交到了不少的朋友。再加上这副身体的基因强大,学习对于他而言从来都是小菜一碟,所以他将大把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身体的锻炼上,这也是上一世的突然猝死给他带来的警示,万贯家财也比不上一副好身体,这是他用生命换回来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在这个文化科技高度繁荣,远超同时代平均水平的庞大帝国,凭着各种先进的火器与超前于时代的战术运用,北汉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中不断开疆拓土,如今已然拥有了一片广阔的疆土。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器类产品,或者说电的运用尚未被当代人掌握。不过据说在宫里头有一个密研司,里头是穿越过来的各界精英们搞研究发明的地方,其中就有专门负责研究发电以及电力运用方面的专家。但碍于能够来到这里的人普遍实力平平,这些人最多也只能算是个科研爱好者,与真正有能力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专业人才们还是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的。

 也许是为了平衡整个世界,作为史籍记载中唯一出现过穿越者的国家,北汉虽然得了不少的好处,真正能够改变世界格局的东西却迟迟未能出现。对此常晋柏倒是觉得挺好的,世界经济的发展于世界格局的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要提升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广纳贤才,沟通海外便是不可避免的一道关卡。

 然而对于现在的北汉而言,统治阶级思想固化严重,排斥一些异邦的外来文化。(毕竟穿越者们在来到这里之前都是土生土长的北汉人,当地政府便默认他们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思想都是本土研究出来的产物,不算是异邦文化。)再加上如今的边境格局紧张,周围的几大帝国都在蠢蠢欲动,北汉如今的帝国霸权正在受到挑战,想要让各国之间放下芥蒂和平共处,这个梦想恐怕得要在某位穿越者研究出来了原子弹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吧?

 当然了,这些事情对于他常建刚,也就是现在的常晋柏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比起考虑未来的世界格局与走向如何,他倒是更关心今天书院的午餐会给他们准备些什么好吃的。

 随着穿越者带来的先进文化逐步改变了生活,如今的北汉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在逐步向现代化社会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在前者中最为明显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封建时期的当权者们用八股文束缚了年轻人的思想,将忠君报国的古板信念用学习的方式强行植入一代代后辈们的思想中,用这样卑鄙的手段来巩固皇权统治的神圣性与稳定性,所以在早期的北汉还是与常晋柏理解中的古代一样,全国范围内书院之类的机构少得可怜,一百个人中能有两三个读过书,认识字儿的就差不多了。

 后来在先皇后的努力推动之下,朝廷逐渐开始重视起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工作。当然了,为了能够说服那群迂腐的老臣,先皇后打的是科技强军,知识改变未来的旗号而非是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经她的努力总算在京城开办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平民招生的系统化书院。

 制度推广发展至今,全国各地类似的大小书院已经不下几千所了,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当时先皇后提出的义务教育的概念被一再驳回,直到早些年北汉在对滇南国的战事中大胜,缴获了一大批的财富并收到了滇南国进贡来的巨额赔款之后才开始逐步施行这一制度,而且也只有短短的三年。说白了这也是当今圣上留的一个心眼,毕竟干活儿种地填饱肚子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才是头等大事,不要钱的书念念无妨,但若是要收钱了,倒不如把孩子叫回来早早嫁人或是帮着家里干农活来得实际些。

 幸而这一世他们老常家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不错的,他常晋柏才得以在书院呆了整整四年多的时间,每每想起上一世含辛茹苦的母亲为了他的学杂费而奋斗的佝偻背影,常晋柏的心里头就很不是滋味儿。这一世,至少他是不想再看到祖母她老人家露出那种悲苦且无助的眼神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上一世的常建刚幼年凄苦,家境清贫,上了大学以后的人生倒称得上是一帆风顺,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领着全额的奖学金,一走出校门就拿到了日后称霸全国的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