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笑

第二十三章 募捐背后的考量(2/2)

放他回去。常晋柏却是不知道,自己今天的这番话竟会在日后一语成谶,只不过当时的场面可着实吓掉了他半条命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的饭桌上,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诡异。姜氏的目光时不时地就会往常晋柏的脸上飘,就连一向不动声色的常昊在看向他的时候都多了几分谨慎,只有常晋柏自个儿还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自顾自地吃着,完全忽略了这两口子向自己投来的种种目光。

 在家中又呆了两日,几个孩子便都陆续开学了。就在常晋柏尽情享受着重来一次的美好青春时光时,朝堂之上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

 陛下号召的募银计划进展顺利,短短数日的时间,从满朝文武与京中大户那里募集来的银两数额就高达百万,再加上之前朝廷拨下去的应急银两,保得西北百姓安稳度过春忙便没什么问题了。

 当然了,这一切能够顺利推进下去还要得益于时任西北三省总督的某位大人,若非他心怀大义天下,重视百姓民生,只怕这会儿朝廷拨下来的大笔银两早就被某些卑劣小人给瓜分干净了。

 然而也正是因着这一次的募银事件,却让陛下看到了很多深藏在背地里的阴暗。

 此次募银,后宫嫔妃与前朝官员们首当其冲,除开一些世代功勋或者有亲眷经商的家族之外,一般朝中大臣们的捐款数额大都在几十到上百两不等,能到二百两的都属于少数,毕竟虽然本朝的官员薪资不算低,甚至相较于原世界中同时代的俸禄要高出不少,但京城百物皆贵这是定理,一个六品文官,每个月家中的吃穿用度,下人们的月例发放就占用了总工资的十之七八,再加上日常走亲访友,宴请客套,一个月下来就那点月俸银两往往都不太够用,更甭提想要存下银两之类的事了。

 所以在这一时期,官员们的婚姻嫁娶都非常看重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由于士族之风尚盛,官员们的正头夫人基本上也都是贵族清流,可纳的妾室家里是个什么条件那可就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了。

 就好比常昊,为了能够得到大笔的陪嫁甚至不惜自降身价纳一个官妓回家做妾,像这样的现象在本朝其实是十分寻常的事情,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会摆在明面上来说罢了。

 但嫁娶之事也讲究个双方自愿,你想娶富贵人家的小姐,那也得看人家的家长乐不乐意了。像陈氏这样的家庭毕竟是少数,京中富户商贾那么多,哪一家不想着自家姑娘能够嫁入高门?所以基本上品级低于四品的官员想要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取财富十有八九都是要碰壁的。这些商人们也是真的想得开,为了往后的前程完全不顾女儿们的个人意愿,把她们当作商品一般待价而沽,日子过得比寻常的官家小姐们不知道要苦了多少,甚至可能还不如一介普通的农家女子,也算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让朝中大臣们的家庭状况出现了非常巨大的贫富差异。常昊官居二品,轻轻松松就能捐出上千两白银讨皇上的欢心还不遭怀疑,而寻常的六七品官员能够掏出四五十两银子便已经是勒紧了裤腰带了,若是再多些的话就难免会被上头猜疑,认为他们肯定是在私底下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了。

 前朝如此两极分化,后宫的情况也没差上多少。人常言后宫佳丽三千,虽然实际人数远没有这么多,但上百号嫔妃贵人也总是有的。为了能够出头上位,后宫的女人们每日都忙着争奇斗艳,互相算计,总是热闹非常。可偏这一次陛下给了她们一道命题作业,倒是让后宫的一众女人们都有些傻了眼。

 需知捐款不同于寻常争宠,捐出去的数额必须得符合常理,否则就很容易给自己甚至她们身后的整个家族招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