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笑

第二十五章 想要弥补的大哥哥(1/2)

 该选拔是针对全国所有在读学子的,如果说上科场等同于高考的话,那么这场大比就相当于一次高考前的严格筛选。由于通讯技术落后,信息传播速度慢等原因,朝廷会根据往年的成绩提前给各省道规定名额,取符合名额的前多少名私塾学子进入国有书社继续学习,而成绩落后的国有书社学生也会在统计后被书院“劝退”,实则就是开除学籍。若想要继续回到国有书社念书的话就只剩下了埋头苦读这一条路,算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才方式了。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之下,国有书社的学子成绩普遍比较有保障,然而不知足的文人们还是觉得这样的竞争方式尚不够激烈,由此便衍生出了如今的尚元学祀。当然了,所谓尚元学祀也只是个名头罢了,主要指代京师周围几家比较有名的国有书社在某一时间挑选出本社的拔尖人才齐聚京城,共同探讨竞争一较高下,而在全国其他诸多地方也都有着类似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名称上有所差别罢了。

 这样的竞争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到了年纪可以下场参考的学子们而言还是颇有好处的,每年的尚元学祀便是他们在公众面前一展才能,获得官方注意的大好时机。自打类似的这种活动开展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数十名青年才俊因为在活动中表现亮眼,得到了朝廷的关注而被破格封官,免去了与全国上万名学子一块儿下考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麻烦。所以对于那些自信能够成为一代良臣的学子们而言,每两年的这场学祀其意义甚至要比正正经经的在考场上搏回功名还要来得多些。

 而对于京城的百姓们而言,每一届学祀都是他们能够一睹当代青年才俊,感受先锋文化洗礼的盛大集会,毕竟在这个时代,京城不同于其他地方,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总体文化水平还是要比刚刚开始推广基本教育的其他地区要高上许多的。尚元学祀于他们而言就更像是一场文化界的盛大集会,他们也乐得抱着寻常百姓拖家带口去赶集时的兴奋心情前来围观,算是所谓上流文化圈子的一场盛大活动了。

 甚至于由于场地等原因的限制,能够入内场亲见名校争锋的观众都是要受到严格选拔的,文人爱名,能够得到入场资格便是对他们才名的肯定,这样的规定更注定了这场学祀不管是场内还是场外都将是一场昏天黑地的激烈厮杀。当然了,像这样的无脑活动在常晋柏眼中是那么的毫无意义,若不是这一次自己由于联考时的表现太过亮眼,被选中了也要参加这场活动,常晋柏怕是连尚元学祀究竟是干嘛的都还不知道呢。

 不光是他,此次在统考中表现优异的几个孩子全都成了各自书院的代表选手。因为尚元学祀的发起者群体中就不乏很多新时代女性朋友们,所以各大女子书学也有机会能够在这场盛会中崭露头角,甚至于比起那些自以为是的男生徒们,一向不怎么受到关注的女学弟子们反倒会更加拼命地去准备,就等着能够在校场上一展才情。只不过男生徒若是表现亮眼便有机会步入仕途,而女孩子们,哎…

 所以,尽管再怎么不情愿,由于成绩拔尖而不得不出面的常家姐妹也只能认命地坐上了常晋柏宽大的马车,三个倒霉孩子一路上都沉着脸,苦哈哈地任由车夫赶着马车将他们带到了太书院的大门前。

 令姐弟三人没有想到的是,几个人才刚刚下车,迎面就遇上了家中的两位哥哥,这俩人怀中还一人抱着一个,除了没看到大姐常钰安的身影,常家的几个孩子竟在这太书院的大门前聚齐了。

 大哥常晋松过去就是太书院的学生,然而他已经在早年考取了功名,如今也有一年多没有登过这太书院的山门了。

 此时站在熟悉的土地上,常晋松的眼中百感交集,曾经的他也是那般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可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他便从刚刚入学的天之骄子变成一个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的“成熟”男子,如此巨大的心理变化,又怎能较熟悉他的人不心生感慨呢?

 相比之下常晋杨的状态就好上了许多,他的心思从来就不在读书应考上,看着来来往往从周边各书院匆匆赶来的学子们也只是多了两句感慨罢了,并没有哥哥那般复杂的情绪。反倒是他怀里抱着的常家老八,也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常钰锦难得见到这么多的陌生面孔,一下车就一直兴奋地挥舞着小胳膊兴奋个不停,没过一会儿功夫就在二哥哥怀中折腾出了一身细汗,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蛋这会儿正红扑扑地对着其他几个哥哥姐姐,可爱的模样任谁瞧见了都会忍不住想要上来捏捏。

 常钰娇怕妹妹伤风,取下自己的围脖给她系上,这才向二位哥哥行礼。

 “大哥哥,二哥哥,你们怎么也来这儿了?”

 常晋松的脸上有些泛红,正想着该如何组织语言回答就被怀中抱着的常老七毫不留情地戳穿了。

 “哼,大哥哥想着三姐姐胆子小,怕你怯场就一直想着要来给你撑场子。结果他自个儿不敢来,非要我去母亲那儿求,顺带着把他给捎过来,害得我一大清早的就被他给薅出来了,可困死我了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