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笑

第九章 场上场下都是事儿啊...(1/2)

 联考一共三天,每日两科,内容包括君子六艺中的五条:书、数、射、乐、御。礼学不在考核之列,但同样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

 除了以上五科之外,考试中还多了一门八雅之中的棋。北汉王朝一直认为棋艺的高低与棋风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为人,所以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大量的棋艺培训机构,棋道也成为八雅中最流行的一支,是所有在读学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

 按照以上顺序,第一天的考核项目既是书和数两项。这里所谓的书可不是简单的写写文章,做做情景分析之类的玩意儿,其内容具体包括命题作文、逻辑分析及三种不同字体文字的书写三方面,随便哪一种都耗时费力,所以光这一门就需要整整一个上午差不多两个时辰的时间来考核。

 当然了,在这个世界里也是允许提前交卷的,相对与现代文明来说,古人似乎更看重时间的宝贵,既然你已经完成了任务,或者实在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了,那倒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别的事情上面。

 若搁在过去,常晋柏基本上都是坐上一个多时辰就早早交卷,飘然离场了。但这次与以往不同,十几岁的年纪便已经可以参加乡试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激烈,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背景可以依仗的寒门学子而言,每一次大考都有可能是他们出人头地的开门砖,所以大家伙儿基本上都是卯足了劲儿要在这场考试中表现自己,他自然也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过关了。

 一场考试下来,考场中的学子们仍旧保持着极高的战斗热情。相对于之后的四门科目,科考中最看重的就是文学素养和数学理论,所以这两科也被安排在了学子们精力最为旺盛,注意力最为集中的第一天。

 书院的午饭也讲究男女分席,春阳书院的食堂也严格遵照规制被分成了南北两个方向。所以中午小哥儿仨并未去和苏樱她们碰面,径直去南边的食堂吃了一顿气氛压抑的午餐。

 没法子,下午的数术考试是太学院数术泰斗李冉苍先生亲自出的题目,光听这名头便让人压力倍增,哪还有心思去贪图口腹之欲啊?

 看着满食堂捧着书本废寝忘食的学子们,方承英感慨地摇了摇头道:“知识是不是力量我不知道,但肯定折腾人这一点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剩下的两个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匆匆解决完午餐便赶紧回考场准备去了。

 说起来在这三个人中,经历过整整十九年将近二十年学习生涯的常晋柏对于第一天的两门科目都是十分有经验的了。就连对于现代考生而言最难的象形文字常晋柏上辈子都因为无聊,当然主要还是为了装那啥还专门偷偷练习过,起点本就比同龄的孩子们要高,倒是问题不大,而其他两位在数学一门上的缺陷就比较明显了。苏意倒还好说,他老子极重文章而轻视其他,打小也没专门下功夫培训过孩子这方面的知识,但他毕竟有个才名在外的亲大哥,平日里没少提点过弟弟妹妹们的学业,整体而言苏意都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短板,但方承英的麻烦就比较大了了。

 方家是靠着族荫庇护发展起来的,早年方家先祖随北汉的开国之君南征北战,功绩昭彰,深得帝心,虽然开国后未能封王受爵,但也是地位超然,赏赐丰厚,属于一直以来都地位尊崇的那一拨人。

 百多年前的方家其实一直都是武将世家,只不过后来随着穿越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逐渐普及开来,一场原本需要数万将士浴血奋战方能惨胜的战役在强大的火器加持下却能以七比一的惊人战损比轻松拿下,如此一来,武将集团在朝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尴尬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稳固家族在朝堂上的地位,方家和其他众多武将世家一样,也开始逐步培养后辈们其武从文,逐渐向着言官的方向发展。到了方承英的祖父那一辈,家中兄弟三人皆以不错的成绩登科中榜,让方家先祖们坚信自己家的后辈其实也是有一副好头脑的,使得整个家族的尚武之风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较别家更为严苛的学习氛围。

 这按常理来说呢,像他们常家那样的环境才容易培养出常晋松常钰安那样思想刻板,性格冷淡的孩子来。可谁又能想到当初大名鼎鼎的方家如今这一辈的孩子们生得一个比一个封建保守,好不容易生出来一个继承了先祖遗风的方承英,如今在家里头反倒成了异类。

 为了博取更多的关爱和注意,方承英拼了命地读书学习,可他的天赋是真不如苏意,又没有常晋柏的运气能够提前预习,能够追上他们二位的脚步已实属不易,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的日渐加深,他早已深感力不从心,但还是为了胸中的那一口气在不断坚持着,结果如今碰上真正的大能出题,他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幸得常晋柏把上一世自己总结积累下来的学习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他们俩,算是帮方承英找到了一条捷径。可尽管如此,一回到考场一向话唠的方承英也乖乖掏出课本认真复习了起来,搞得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