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二五〇章 橡胶树(2/2)

就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帮他们造的。

 这种船采用西式帆船的修长船身,适航能力很强,同时采用中式硬帆,方便华人水手操纵。

 这是苏家维持自己南洋贸易航线的重要保证。

 因此董良建议他们走澳门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一些橡胶树苗。

 这个时候,橡胶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等到几十年后汽车发明,它才开始真正普及。

 不过,董良非常清楚,橡胶未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胶,他才能够做出气密性更好的蒸汽机。有了橡胶,他才能做出橡胶轮胎。有了橡胶,华族百姓可以穿上胶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历史上,1876年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亚马逊地区的七万颗橡胶种子带到英国,栽种在植物园,后来又陆续把橡胶移栽到东南亚各国。

 而一棵橡胶树栽种之后要等上5~8年才能够割胶。

 所以这件事情,董良必须提前布局。

 南洋的海岛,地处热带,实际上是最适合种植橡胶树的。

 在后世,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橡胶种植生产中心。

 苏管事回答道:“已经托葡萄牙人去购买了,老爷没有跟他们明说,只是说自己要修建宗祠,听说巴西有一种眼泪树,可以流出白泪,希望能够栽种在宗祠,寄托对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听后大为感动,答应帮家主带回种子和树苗。”

 这套说辞,还是董良教给苏文灿的。

 这个时候,洋人实际上对华人还是有防范之心的。

 就像当年红薯传入华夏就废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一种农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种回国。

 但由于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他开始在吕宋学习朱薯种植法,而后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将薯藤巧妙地绞进缆绳之内,避过了出境检查,经过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巴西人对橡胶也有类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让苏文灿使一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为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虽然现在独立,但是当地的统治阶层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苏管事务必再次提醒一下苏东家重视此事。”董良没忍住再次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