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一〇章 北圻攻略(2/3)

防守湘军的反击。

 不过曾国藩此时正带领湘军的主力在江西呢,护卫军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也没有回师。

 广西的土司确实麻烦,牵扯了赵烈文不少兵力。

 董良让刘峰良作为特派专员去了一趟广西,推动那里的土地改革。董良知道要打败这些土司,用护卫军太过浪费。

 只要将土地改革推进下去,这些土司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廉州府西部,后世防城的位置,对面一水之隔就是安南北部的广宁府。

 在后世,安南四分之三的煤炭都产自这里。

 董良正是看重了这里的无烟煤,才要对安南动手。

 石碌铁矿的产量一直都没能上去就是因为缺乏优质煤炭,只要解锁了广宁,华族就能依托北部湾优良的海上运输条件,建立一个北部湾煤铁共同体。

 下龙城,安南广宁府的府城。

 一个带着斗笠的独臂老人,走进了一家客栈。

 客栈中最近住进来了不少人,他们看似互不认识,却又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住进这里。

 “北边的事情已经基本完成,元首不需要从南边调兵支援,咱们这里可以开始了。”孙延平对房间里的几位头目说道。

 他没有跟董良北上,而是南下来到了安南。前些年在满清地方官府的打压下有不少天地会的会众逃到了安南境内。

 这些人在安南结社自保,北圻地方官府有时候会雇佣这些人去镇压当地的民乱。

 现在北圻的情况相当的混乱,地方上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广宁这边还好,驻扎着安南的边防部队。

 像靠近云南的莱州、凉山、北河等地,很多地方甚至成为了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当地的军阀相互征战,抢夺地盘。

 “部长,终于可以行动了,俺们都等不及了。这五百里红河三角洲,本就是我华族之地,好好的地方被安南人治理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一名手下附和道。

 “安南人毕竟统治这里几百年了,各位还是要慎重一些,华族宝贵的兵力不能被拖在这里,这次行动以我们暗部为主,安南纵队主要起到震慑作用。”孙延平说道。

 他都亲自过来了,暗部自然不仅仅是刺探情报那么简单。

 “放心吧,部长,北圻的各个堂口都已经联络好了,大家都是从两广出来的,咱们的条件给的优厚,谁不想衣锦还乡啊。”手下说道。

 此次收复北圻,明面上是安南纵队主攻,实际上主要依靠在北圻的天地会堂口。

 这些堂口的人马一般在几百人左右,力量算不上大,但是他们已经在这些地方上深耕已久,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等到事情都部署好了之后,孙延平带上斗笠,率先离开了客栈。

 他居住在下龙城的北郊,正对着海湾。

 在后世这里叫下龙湾,是一处绝美的地方,尤其是那从海面上伸出的石柱,让这里犹如仙境一般。

 孙延平在海边看了很久,回想起自己追随董良以来的点点滴滴。

 在同安城的相遇,到后来自己被捕,董良带兵孤军进入福州救了他。

 刘备只是三顾茅庐,多跑了几趟,那个时候的刘备无甚地盘,闲来无事,多跑几趟也无所谓。

 但是董良竟然为了他,深入敌人统治的中心。那时候的董良已然是一方大势力的统领。

 一个人一辈子遇到这样的知遇之恩,应该死而无憾了吧。

 想到死,孙延平现在却非常怕死,他已经五十几岁。在这个时代,五六十岁已经算是高龄。

 因此孙延平现在每天坚持练武,强身健体,他甚至将酒都给戒了。

 他这段时间在北圻,走了很多地方,观察这里的社会民生。

 可以说安南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满清,他们与满清都是承袭的大明的制度。

 因此出现的问题也都是一样的,士绅地主阶层控制了基层政权,兼并土地,社会阶层固化,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寒门子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加上安南南北狭长的地形,北圻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区域。

 哪怕是王素的二支队不扩军,仅仅凭借四千人的兵马都能够拿下这里。更何况现在安南纵队有将近两万人。

 新兵主要来自高雷廉三府,还有一些从十万大山中招募的侗壮土人。

 这些人与北圻的百姓在方言、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除了拉拢盘踞在北圻的各个堂口。孙延平还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寒门子弟。这些人出头无望,发自内心地希望华族能够进入这里,打破旧秩序。

 正当孙延平看得出神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