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三四章 战争国债(1/3)

 “元首啊,这样太冒进了,我们的后勤补给根本就是跟不上,现在大部分的产能都倾向于海军。陆军的经费本就紧张,您同时开辟两个战场,后勤根本就供应北上。”最先坐不住的是后勤部长徐金池,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谁都不知道徐金池为华族的军费开支操了多少心。

 但是他原本正常的发际线,现在向后移动了将近两公分,这可是肉眼实实在在可见的。

 “元首,根据我们从天京城得到的情报,杨秀清一直在推动向西北方向的战略转移,目前他们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安徽地区,接下来他们也许会从江北向西边的荆襄地区发展,再过去就是汉中,控制汉中之后,他们可以南下四川,也可以北上关中。”孙延平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情报,他照例是要参加总司令部的会议的。

 董良点了点头说道:“太平军向西北转移,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凡是被太平军肆虐过的地方,咱们的改革都推进得非常顺利。”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太平军的模式基本上是将原本的旧体系给推倒重来。而且是非常暴力的那种完全推倒,甚至连原来的儒家文化都推翻。

 而华族的改革,除了土地一个方面之外,全都是相对温和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的宽松政策,让民间的资本可以从土地上转移开来,有一个新的宣泄口。

 华族的商业政策不仅仅是放宽松那么简单,商部还会引导那些民间的资本进行投资。

 一些民生产业,运营起来比较简单,比如砖窑厂、碾米厂、面粉厂等,只要有机器,会操作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开起来。

 而且这些厂子在地方上基本上都处在空窗期,只要开起来就能够赚钱。同时还能够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促进地方上生产力的发展。

 像这些产业,商部会协助地方上的商人以及转型的地主购买设备,引导他们去开办工厂。从来没有哪一个朝廷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董良就像是一个农夫一般,精心培育着华族的基本盘,一个是有地农民,这是华族社会的基础,另外一个就是本土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资产阶级,华族的推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才能够更有活力。

 华族大量开办管办企业,其实就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他们将为民族扩张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国家资本主义有先天不足,那就是容易形成国家垄断,垄断的后果就是吃大锅饭,官僚主义,丧失发展的动力。

 而民间资本就成为了他们的磨刀石。当这些国家资本不努力的时候,就适当扶持民间资本,让其感到危机感。

 “当然了,如果太平军挡着了咱们的路,那么咱们也要毫不客气教训他们。”董良补充道。

 他又看向徐金池道:“老徐,现在湘军正在湖北和九江等地与太平军激战,咱们此时进攻湖南将会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这次只进攻江西,那么可以确定,湘军肯定会退回去,而太平军会趁机北上摆脱湘军的纠缠。”

 “而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去进攻湖南,将要面对的就是湘军的层层狙击。那时候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现在的数倍不止。”

 徐金池明白董良所说的道理,董良在战略上一向都很准确。

 可是他还是摇头道:“元首,问题是咱们现在手中没钱,我问过刘总长了,户部现在也缺钱。很多建设资金都是预留的,根本就不能动。”

 刘峰良现在是户部的总长,他的工作能力一点都不弱于周藤虎,将整个户部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会理财是一方面,刘峰良也不能凭空变出钱来。

 华族的税收政策主打一个稳定,董良不会同意擅自加税的,那样消耗的就是政府的信用。

 就像现在的满清,税收的名目连他们自己都记不清,朝廷已经开始铸造当十、当百的铜钱,这与抢劫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官府,百姓还会新人拥戴吗?

 会议陷入了僵局,董良的手指敲击着桌面。

 “元首,一口吃不出个胖子,我们进攻江西也可以顺势痛击湘军,到时候林岳将军从江西向西与赵参谋长夹击湖南,也算是一个不错选择。”康老八见到场面有些尴尬,站出来圆场道。

 不过这似乎还是没有动摇董良的决心。

 有一个事情,只有董良自己知道,他现在也没办法跟手下的将领解释清楚。

 那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西方势力将会携大胜之余威对东方的古国动手。瓜分东方的大潮即将开始。

 到时候受到冲击的不光是华夏,还有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的那些岛国。

 就连刚刚被他们击败的沙俄都将与同门同流合污,参与到这场瓜分的盛宴当中。

 那个时候,华夏将处在最艰难的境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