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八九章 读书人的气节(2/2)

我看看你。万欣时的突然发难完全出乎了众人的意外。

 而且万欣时是在黄梦龙刚刚结束演讲的时候发难。

 众人都有些骑虎难下,因为他们刚刚还在为山长慷慨激扬的演讲大声喝彩。

 就这一会儿,又要背弃对方。

 但是真的有人站了起来。万欣时的最后一句话让众人无法拒绝,那就是“吃米”。

 听到吃华族的米的时候,他们似乎回味起那种充斥着口腔味蕾的米香味。

 这些读书人中有很多人出身都还不错,平时也吃得起大米饭,这种主食在他们看来平平无奇,甚至需要肉菜来下饭。

 但是此时,众人的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闪现出米饭那诱人的人香味。

 晶莹剔透,颗粒分明的米饭,原来是他们一直辜负了其美味。

 为什么平时从未在意的事情,此时在脑海中却又能够回忆得那么清晰呢。

 读书人的气节最终被一碗米饭所打败。

 有一个人站起来就有第二个,然后与第二个人交好的几人也站了起来。

 另外一些人想,他们都不怕道德的谴责,出去吃饭了,我为何要在这里等着饿死呢?

 于是更多的人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站了起来。悉大江就站在教室的外面看着这一切。

 最后,所有的学生都追随万欣时走了出去,黄梦龙整个人垮了下来。

 就像是一个人的信念瞬间崩塌。

 满清在本质上是满洲军事贵族与汉人士大夫阶层的合作。汉人士大夫依靠满洲军事贵族的武力镇压底层的百姓。

 而满洲军事贵族阶层则依靠汉人士大夫阶层去做底层民众的思想工作,依靠汉人士大夫阶层证明自己合法性。

 最初那些投降满清的汉人士大夫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像洪承畴那一批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但是时间长了,很多士大夫似乎已经将自己给洗脑了,觉得满清朝廷就是那个正统的君,就像他们将辫子和马褂当做华夏正统衣冠一般。

 黄梦龙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汉族读书人,他心中的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但是他却不愿意去分辨这个君是咱们的吗?

 他的学生都出去了,书院的教习也都离开,他们一起打开山门,向华族投降。

 留守的华族士兵给他们分享了自己军粮,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食物更能够交流感情的。

 没有人在意黄梦龙。最后,还是悉大江在云章阁发现了黄梦龙已经僵硬的尸体吊在一根青黑色的腰带上。

 阁中还有他的绝笔书,这个愚忠的文人,最终自己结束了自己个儿的生命。

 但是他的死终究不会让他名留青史,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同时他所坚持的东西,也被后来的世人所贬低。

 消息传到董良的那里,董良亲自写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白鹭洲书院”。同时送来的还有一笔办学经费以及任命悉大江为白鹭洲书院大祭酒的任命文书。

 就这样白鹭洲书院成了华族的官办书院,文天祥的塑像也被树在了书院中,塑像的下方刻着他抗击鞑虏的事迹。

 但是黄梦龙所留下的只不过是一段反面案例,他愚忠于鞑虏朝廷,甘愿做鞑子的走狗、奴才,满脑子都是奴化思想。是书院的反面典型。

 临江府樟树铺,林文察带着赣州纵队,一路所向披靡,清军在赣江上一道道防线,在护卫军的铁甲炮艇炮口之下形同虚设。

 他几乎是以正常行军的速度赶到这里,一路上关键的地方,他都会留守一定的兵力,以至于赣州纵队现在还剩下将近一半人。

 他知道最难啃的一定是南昌城,而且打完南昌之后,他还可能要继续推进,至少九江要拿在手中,然后赣江水师将变成长江水师的一部分,封锁长江,协助护卫军渡江作战。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总司令部的消息,林岳率军已经拿下抚州,他们从抚水顺流而下将在大港与赣州纵队会师。

 总司令部让赣江水师先行派出一支船队前去接应。

 因为林岳亲自带领的东路军并没有水师配合。

 林文察叹了一口气,想要独占攻打南昌的功劳,显然是做不到了。

 而且自己跟林岳在一起的话,就要接受这个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