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六十八章冰海(2/3)

的。

  刚抵达,太子就叹道:“看来要修一条从吉林抵达黑龙江的官道了。”

  当年为了开发吉林,从沈阳开始就修建了一条连年千里的官道。

  从内地征发建设兵,三年的时间屯垦和修官道,然后就地安置,让他们带领内地家属过来,形成了一个个的聚居区。

  这些军队聚居区,化作一个个小镇,拥有自己的木寨,一边保护着官道,一边进行耕种。

  积年累月地开发,让辽东和吉林的人口不断增长。

  仅仅过去了十来年,辽东人口就超过了两百万,翻了一倍。

  吉林更是从二十来万人,一跃至八十万,拥有了六座城池,上百座小镇,可谓是尽得其利。

  可黑龙江城由于近海,对于通往吉林的陆地道路并不热衷,习惯性地依赖海船。

  毕竟海水不化冻,道路同样堵塞,而能够通船了,陆地上的官道谁还去走?

  “殿下——”

  白旺小心翼翼地问候着,将其带到了总督府衙门。

  朱存渠倒是摆摆手:“将军莫有介怀,我此时来到黑龙江,并非取代于你,而是担任一城主官的。”

  “您尽管吩咐就成,莫要因为我的身份而太宽松,按官场的规矩就成。”

  说着,他竟然也笑了:“我在辽东担任了半年的通判,对于庶务,倒也是知晓一二。”

  白旺松了口气。

  虽然皇帝发的秘旨要求是历练太子,让他担任知县,但谁让太子的身份敏感呢。

  人家要是真的想要插手政务,自己还敢阻止不成?

  既然太子识趣,按官场的规矩来办就可。

  虽然知道太子已经对黑龙江有过了解,但白旺依旧介绍着:

  “黑龙江目前有两城,一座是如今的黑龙江,另一座这是去年开始新建的奴儿干城。”

  太子听得很是认真。

  黑龙江城修建了六七年,辽东和吉林帮了不少忙,是一座事实意义上的坚城。

  其城高四丈,护城河不断地扩宽,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丈,可以通行小型的货船。

  城内的百姓已经超过了三万,每年还在不断的增长。

  这座城市是黑龙江名副其实的第一城,也是朝廷统治的象征。

  而奴儿干城则是去年新建,依托的是黑龙江的财政,以一己之力而建。

  它原来本就是旧奴儿干城,位于黑龙江入海口,距离黑龙江城超过一千五百里,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最北之城。

  无论是前任王世国,还是白旺,对于此城一如既往地重视。

  因为这是黑龙江最大的扩张地。

  黑龙江发展依靠海,同时也是沿海发展,这也让奴尔干城的建立比较容易。

  同时,奴儿干城的建立,将会给整个黑龙江将军府带来更多的部落,从而使得财政收入再次跃迁。

  奴儿干城不仅是城池,更是一座货栈,不仅吸收着附近大小部落的皮草,更是兜售着大量的货物。

  保守估计,能让黑龙江的赋税盈余,踏入三十万块。

  对于整个黑龙江将军府大官吏来说,奴儿干城的建立,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

  商人们的上供也会更多了。

  这也是太子履职的地方。

  虽然不算是从头建一座城,但也相差不离。

  黑龙江一年只有八个月温暖,而奴儿干更只有六个月了。

  “殿下,奴儿干城新建,繁杂事物极多,您上任之后可得辛苦了。”

  “没事。”太子摇摇头,轻笑道:“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历练的。”

  “从头开始建一座城池,倒也是很让人新奇。”

  白旺无语了。

  估计也只有这位爷才会说出新奇二字。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话其实也没错。

  自己难道还会给他压力不成?

  随便整个建设也总比目前这个雏形好,怎么说也能拿出一番政绩了。

  想到太子的地位,他忍不住又弯了下了腰,奉承道:“太子爷,奴尔干城乃是前朝是的古称,将军府许多人对其一向看不上眼,嫌弃不够文雅。”

  “您正好来了,何不重新任名?”

  给地方州县命名,这本来就是君主的权利。

  但除非是什么有寓意的地方,如天津,不然皇帝是很难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地方奏报,礼部审查就完事了。

  只要不僭越,犯了忌讳就成。

  如今为了巴结太子,他不得不道。

  朱存渠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