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九十八章探寻(2/3)

了解这群武进士,从而收揽军心。

  武殿试的时期还没定,演武堂的气氛却一日不如一日。

  大部分的人都耐不住寂寞,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招,想要捞一个好去处,给自己的前途画上金符。

  朱谊汐远眺,手中端着望远镜,看着这些人有气无力的模样,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怒意,但随即又烟消云散。

  舍身处地的想一想,这群人就像是后世毕业季的大学生,谁他么还有心情训练?

  未来跟前途就在眼前,谁也无法平静如水。

  不过,在这种大趋势下,总之会有人才拔出的。

  只见在操训中,几个大汉依旧操练着,一板一眼,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朱谊汐来了兴致:“这几人倒是波澜不惊,看来是胸有成竹啊!”

  “他们叫什么名字?”

  一旁的演武堂总教习忙用单筒望远镜一瞧,瞬间就对皇帝的话上了心,立马道:

  “为首一人,面黑胡长,如今三十有三,名唤胡国柱。”

  “其左边一人,面宽耳大,唤作赵良柱,他比较稀奇,本来就是军中的副营正,几年前又考了武进士。”

  “右边脸白的,则是军中举荐的队正,名叫王进宝……”

  演武堂并不是纯粹的武进士翰林院,还有其他的人员进入。

  例如勋贵、宗室之子,以及军中推荐的优秀军官。

  让这些人过来镀金学习,上次为他们的前途助一份力。

  不过,举荐的名额虽然很稀奇,但很少却有中级军官来,基本上都是底层的军官。

  因为一旦考不好,等于是放弃了原先的官位,降一级任职。

  况且就算是考好了,也要历经两三年的读书,日后分配最多也是个队正,副营正,何苦来哉?

  “赵良柱?”

  朱谊汐呢喃着,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那么熟悉呢?

  不过他这般的作为,确实是胆大妄为。

  不过很有远见。

  演武堂出身,不消几年功夫就能爬到原先的位置,而且升官起来也会更快,只有富有远见的人才会放弃眼前的利益追求未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眼界也是很稀少的。

  “将这几人分配到侍卫司。”

  朱谊汐心中有了主意。

  他要就近的观察一段时间,才会将他们外放到地方去。

  这些年来,勋贵们也在不断的变老,第二代虽然渐渐崛起,但第三代军中大将也要开始筹备了。

  甚至,朱谊汐准备每五年着重培养一批武将,让他们到边关任职,好好打磨一番。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到了午时,演武堂这才结束了操练,开始用午饭。

  作为与翰林院对标的机构,演武堂占地近两百亩,仅仅战马就有百头,一应的火枪、火炮也是有的,只是弹药稀少。

  在伙食方面,演武堂的毫不吝啬,几乎每一餐都有肉,而且还是不限量供应,荤素搭配,就是没有酒。

  赵良栋三人看到黑板上的烤鸭,清蒸鲈鱼,青菜豆腐,豆芽炒肉,八宝饭这五道菜,忍不住道:

  “今天这伙食竟然有三个肉。”

  “这不是要分配了,自然得下本。”

  王进宝笑道:“好好珍惜吧,日后可没有这样的好日子喽!”

  胡国柱很直接,他端起饭碗,直接排队起来:“快吃吧,今天晒了一天了,肚子快饿扁,前心贴后背了。”

  赵良栋摇摇头,也排起队来。

  三人成团,倒是较好的朋友。

  一边享用着午餐,三人一边讨论起来。

  “柱子,你想去哪?”

  王进宝迫不及待道。

  “废话,当然是边军了。”胡国柱随口道:“我年纪大了,比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只能去边军立功,好能尽快的提拔。”

  “我不求什么大功劳,能捞一个男爵就不错。”

  “呸,想屁吃。”王进宝忍不住翻起白眼:“你要是被分进了水师,你怕是得学习游泳了。”

  “胡说,老子怎么不能去水师?”

  胡国柱忙不迭道,满脸写着拒绝。

  演武堂的分配,最好的去侍卫司,其次是京城、边军,最差的才是水师。

  因为此时的水师与步兵差距并不大,都是讲究着同样的兵法,只需要稍微适应一下,就可以从容指挥了。

  但水师将领却很难上岸指挥步兵。

  这样也就极大的束缚了水师的前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