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一百零四章刀兵(2/3)

下,这钱不得不收,这就是官场啊!”

  说着,他道起了官场的规矩。

  由于官场上品阶分明,上位者对下位者有鲜明的压制,故而讲究亢泄一气。

  一旦逾越了规矩,或者不从群,那么就只能被压制,或者离开。

  例如冰敬炭敬,地方官孝敬京官的补贴,即使像海瑞这样的清官,也不得不屈服。

  因为一旦反对,那就是成百上千人的利益。

  而贪腐一旦出现,那么就是墨汁入水缸,一下子就蔓延开来,根本就无法阻止,只能剜肉断臂。

  贪官会自然而然的排斥清官,从而劣币驱逐良币。

  故而几千年来,对于贪腐,要么就是严厉打击,要么就是漠视不见。

  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臣收到这钱时,整个川渝的贪腐已然深入皮肉,如果直接清荡,官场必然震动,殿下的战事自然难成。”

  “而有着上下一条船的贪官,他们才愿意让战争继续,从而分化川渝官场。”

  听得此话,太子恍然。

  “如此看来,是这群贪官们在支持西征大业?”

  他一时间感觉荒唐可笑。

  朱静则淡淡道:“殿下,这群贪官们可是有家有业,到时候的战事胜利,自然可一一去除,顺手而为,吞下来的多少,都会吐出来。”

  “就算战事不利,他们也是最好的替罪羊……”

  朱存渠闻言一怔,心思莫名。

  竟然连失败的后路都想好了,十三叔果然是大才。

  二人骑着马,小心地走在山路上,两刻钟之后,才抵达大营。

  耳边传来了喧闹的争吵声,这是五天一次的蹴鞠足球时间,是大家伙最放松的时候。

  经过短则半年,长达一年的操练,大军不仅习惯了高原气候,同时也配合默契起来,已然具备了出征条件。

  “万事俱备,此前东风——”

  朱存渠心中嘀咕着,麦黄色的脸上露期待之色。

  刚落座不久,忽然就有一骑传报而来。

  “何事?”

  “康国的消息。”

  朱存渠骤然而起,飞快的拿过书信。

  他展开一瞧,立马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朱静知晓了大半,不急不缓地接过书信,细细看就起来。

  原来,这封信上写的不多,只有寥寥百来字,但却蕴含着关键信息。

  康国大军在去年出征高原,一直被要塞抵挡,难以前行。

  而直到上个月,忽然传来的消息,其大军大破数万卫藏大军,不日抵达拉萨。

  这一来一回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想必是如今康国大军已经抵达了拉萨。

  两国恐怕已经在进行决战。

  这正是苦苦寻觅的良机。

  到时候无论哪一方取胜,都会元气大伤,而到时候明军已经抵达了顺京,灭了这康国。

  那时,甚至可以乘胜追击,直接把卫藏国拿下。

  “敲鼓,聚将——”

  朱存渠与朱静对视了一眼,立马就下定了决心。

  旋即,不到半个时辰,方圆十里,三大军营的军将全部汇聚而来。

  “点齐兵马,三天后进发!”

  朱存渠也不废话,直接喊了出来。

  一时间,群将激动。

  狭窄的茶马古道上,立马就火热起来,大量的矮脚马拉拽着小车,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至于路上的茶马商人,早就已经是皇商们假扮,这将近一年的功夫打探消息,传递信息,可谓是辛苦。

  就在这样,朱静却并不慌张,他坐镇中军,太子坐镇后军,缓步而行。

  虽日行不过二十里,但好赖钱粮不缺,地图向导皆有,倒是持续不停。

  走了十来天,就抵达了康定城。

  这是一处关隘,也是两国的分界线。

  此地是由防御使刘体纯驻守。

  说是防御使,其实算是半个节度使,对于地方拥有极大的决策权,又把我矿山等资源,可谓是一方霸主。

  作为在目前军中仅次于李来亨,田见秀,刘芳亮的第四名大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并未出征,而是把守边界,防止明军图谋不轨。

  而且相较于田见秀的内敛,刘芳亮的鲁莽,刘体纯更是谨慎些,同时性格比较坚韧。

  当然了,也是因为他比较年轻,属于第二代将领人物,紧随李来亨而行。

  当年一场横行西北的长途迁移,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