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二十二章紫光阁功臣(1/3)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二十二章紫光阁功臣随着内阁的忙碌,转眼间绍武二十二年就过去了,时间来到了绍武二十三年。

  正旦大朝,一如既往的热闹。

  朱谊汐则不大关注那些花样文章,就简化了许多,到了下午三四点,吃了菜就离去了,任由群臣活动。

  宴席上,内阁首辅堵胤锡胡子斑白,略显佝偻地坐着,端着酒杯不时地喝着,轻轻抿一口。

  谁也不敢不给这位首辅面子。

  这位六十九岁的老人,就算是太子见了也得行礼。

  次辅阎应元则坐在一旁,给首辅挡了不少的酒,神色略显恭敬。

  对此,堵胤锡自然是满意的。

  有个懂事识趣的次辅,自然是一件开心事。

  对于群臣来说,年迈的堵胤锡老而弥坚,但阎应元可是未来之星,接任首辅的希望极大。

  相较而言刘湘客与严起恒这两位群辅倒是清静些,但前来敬酒的也是络绎不绝。

  当然,地位低的根本就没资格排队。

  在这场正式应酬中,诸藩驻京朝使也不甘落后,位置而且还很靠前。

  微眯着眼睛的堵胤锡见到秦国朝使过来,微微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轻声道:

  “如今秦藩倒是安生,在寮地封了几个君?”

  秦使微愣,低头道:“蒙陛下洪福,祖宗庇佑,我王封了三个大君,预驻守蛮荒,以期王化。”

  “秦藩国土几大了一倍,怕是汉人不多吧!”

  堵胤锡不置可否,同意秦国征服寮国,自然是朝廷同意的,他当然没什么反对之意。

  但为了避免秦国滋生不必要的野心,自然要敲打一二。

  秦使满脸不解。

  “陛下知秦藩境况,故而允诺贵藩可自往各地招募百姓移居秦地,只要与我民部批准即可。”

  堵胤锡轻笑道:“我汉民入秦,实乃大利与贵藩!”

  果然不出所料,秦使大喜过望,立马拜下:“首辅所言极是,汉民乃是根基所在,其愈多,藩国自就更为安稳!”

  这番对话是光明正大的,一旁的朝使们立马就激动了。

  堵胤锡摇摇头,端起酒喝将起来,没作理会。

  阎应元则揽下了这事,笑吟吟道:“陛下心系藩国,除秦藩外,齐藩、辽藩、越藩,赵藩,自可入内地招募百姓,最后由民部统一批阅即可。”

  “这大大减少了各位时间和地域的束缚。”

  “不过有一样,我得说到前头,百姓迁移自然是自由,但入藩国后,可得好好相待,莫要做什么牛马事。”

  “须知,藩国皆在异域,汉民才是根本所在。”

  这番话说的漂亮,场面日趋热烈。

  宴罢,时间就到了晚上。

  正式宴席属于社交,而正经谈事的,则属于私宴。

  这不,以秦国为首朝使团们,开始私底下进行了宴会了。

  相较于私自结交朝臣的忌讳,对于各朝使之间的交往倒是开放的很。

  秦使坐主位,然后左边是齐使,右边是辽使。

  然后依次按照皇子的位序,进行排列,越使,卫使,福使,赵使。

  唯一例外的则是朝鲜使,他则是硬要凑进来的,缅甸和日本可就有眼色劲,早早地回家了。

  八位朝使面带轻松,面前的酒桌上摆满了佳肴,因为要聊到正事,所以没有什么美色相陪。

  “这场移民事,对我秦国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对齐国而言,算个雪中送炭了!”

  秦使笑道。

  齐使则倒了酒一口满上:“这话不假,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各省转悠,好不容易碰上几个灾民也被你们抢,不容易啊!”

  “谁不知你们齐国卖矿发了财,金矿银矿大肆开采,自然缺人了!”

  秦使心里头直冒酸水,妈的,秦国只有煤和粮食多,这算什么事?

  “也就是这两年过上好日子!”齐使略显得意道:“如今钱财不缺,只要移民跟上,年内我就能入藩廷,八部判书触手可及!”

  “这真算是雪中送炭。”

  其他几人露出羡慕色,唯独越使埋头吃饭,没有过多掺和。

  但在京城没有秘密。

  越国靠近日本,借着金银的兑换,以及出口铜矿,不知赚了多少钱。

  典型的转手就赚,比齐国开矿舒服多了。

  “贵藩要入多少人?”

  面对问询,越使才放下筷子,嘿嘿一笑:“我越国地窄苦寒,比不得齐国,二三十万就够了。”

  这下,所有人就知道了越国的实力了,没有一两百万,哪个敢大话?

  一户移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