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五十章习惯(1/3)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五十章习惯朱辅煷虽然年幼时在北京待会几年,但早已经记不清了,唯独对于河内颇为熟悉。

  告别恋恋不舍的母妃,他启程去往海防港。

  在北上的路线中,最安全的自然是通过广西陆路而上,但太过于漫长,舟车劳顿让人难以接受。

  故而,他只能选择坐船去往广州,然后沿着海岸线不断北上至杭州,再通过运河直抵北京城。

  海防港的码头也是颇为热闹,令朱辅煷惊诧的是那些背货的力夫:

  赤裸着上半身,胯下仅仅是齐膝盖的短裤,脚上是一双草鞋,头上戴着草帽,肩膀上更是搭着一条半湿的毛巾。

  那晒得发黑的皮肤,矮驼的身躯,让人印象深刻。

  这番穿着,着实迥异与往常百姓。

  “我秦国再穷,也不至于没衣服穿吧?”

  “邸下,这是为了凉快!”陪同他一起北上的,自然陪读的。

  十六岁的少年穿着白衣,恭敬地解释着:“殿下仁德治国,但民间总是有贫有福,自然是得吃苦才行。”

  “不过,我秦国多年不曾有流民,百姓安居乐业,已然是有史以来少有的盛世了……”

  “邸下乃是秦国日后的君主,应当效仿殿下施行仁政……”

  “嗯!”朱辅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他心中,自己父王凭借一己之力重新为大明收回了安南,实乃是一等一的圣主。

  在码头走马观花了一阵子,他才坐上了船。

  数艘千料战舰护航,还有一艘规模达到三千料的大船作为旗舰,是世子所乘之船。

  “世子邸下,这艘船名为南宁号,是南洋水师旗下的主力舰,装有二十四门火炮,载有两百名水手……”

  船长微微躬着身,介绍着这艘船的情况,脸上满是骄傲:“有南宁号在,保管无忧!”

  朱辅煷点点头。

  如此巨舰,倒是让人大开眼界。

  乘风破浪间,两日之间,就抵达了广州城。

  广州城的繁华,出乎了朱辅煷的意料。

  这是一座比河内还要大,人口还要多的城池。

  尤其是码头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如同天上云彩一般多的船帆,让他记忆犹新。

  西夷,日本人,乃至于秦人,都在四处张望,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赚取金钱。

  偌大的码头,流淌着哗哗作响的金银,庸俗而又令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的大明朝,是商人的时代,同时也是对金银追捧的时代,人们乐于谈论金钱,以赚钱多为荣。

  虽然耳边传来是各种难以听懂的杂语,但朱辅煷明白,这些人是国家的重要税收目标。

  到了杭州时,柔软的江南吴语,让朱辅煷感觉骨头都快酥了。

  同时,这里的富庶也让他大开眼界。

  街头巷尾,着锦衣的不少,同时着细麻,衣衫干净的普通人更不在少数。

  “白净!”

  这是他的第一印象。

  虽然他年岁不大,但却明白,只有干活少的人才不会被晒黑。

  白,是富贵的象征。

  “江南是大明第一富庶之地吧?”

  “邸下,是的!”白衣少年回答道,脸上满是仰慕和憧憬:

  “这里的百姓,即使是力夫,每天也能赚五六十文,隔三差五能吃上白米饭,拥有两三套衣服。”

  “更是可以送孩子去读书,考取功名。”

  “读书?有那么多的学校吗?”

  朱辅煷不解道。

  他从小就在河内城游玩,被老师教导,也曾耳闻过老师们对藩廷不重视,尤其是学校问题。

  河内五十万大城,社学不过五六余座,私塾也才十来座,二十所学校所招收的学童,顶多一千来人。

  “邸下,据说整个杭州府,虽说不是村村有社学,但每个乡镇必然是有社学的。”

  少年思量了一下,吐露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

  “据闻,杭州府城治钱塘、仁和二县,有民约三十万,官方的社学约莫二十座,私塾三五十不等!”

  说着,他指着手中的邸报。

  朱辅煷一愣,他拿过来一瞧:“杭州府报!”

  “我只是听过大明公报?”

  “邸下,府报是最近两年出道,直接隶属于府衙,说的是一府之内的事,同时还有省报,是巡抚管理!”

  这时候,杭州通判则露出了笑容:

  “公报太大了,多以公文居多,故而新近几年就流行起了省报和府报,述说着百姓身边之事,倒是颇受欢迎!”

  杭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