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十二章最后一章(1/2)

  嗣德三十九年,西历1783年。

  “荒唐!”

  辽国,玉京城中,辽王端坐在虎皮铺就的王座上,黄金锻造、宝石镶嵌,上面不仅有东方的龙凤呈祥,还有草原的群狼。

  他头上带着小圆帽,忿怒地怕打着金椅:

  “邢国与我先祖乃是至亲兄弟,即使绝嗣了,也应该由我家过继合适,何必要朝廷来?”

  “殿下,这是朝廷的惯例!”

  左相低着头,沉声道:“嗣德皇帝性格猜忌,若是咱们违背了其意,怕是后果难料!”

  辽王朱直周闻言,脸色愈发难看了。

  他并不是反对什么过继。

  毕竟兴国繁衍百来年,这两代邢王绝嗣了,其他的庶出宗室却有不少,虽然远了些,但却依旧具有继承权。

  例如那五位大君,被封在波斯之土,在自己的领地内称孤道寡。

  五人实力相差无几,无论哪一位登位就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故而王储一直悬而未决。

  但朝廷非要拉个皇子过来,这是可以的,但凭什么?

  “凭什么?”这时,右相说出了辽王心里话:“王上所说极是,若不是我国庇护,邢国哪能安稳百余年。”

  “再者,我两国亲如兄弟,互帮互助,血脉相连,若是过继,想必邢国百姓更乐意我王血脉!”

  听到这,辽王不由的露出了笑容。

  他如今膝下五子,个个成才,让一过继继承邢国,那甚好,到时候邢辽一体,西北诸国谁敢放肆?

  “我记得,邢国不是有五个小诸侯吗?先让他乱一乱,最好把皇帝的儿子撵走,到时候我辽国发兵,生米煮成熟饭……”

  说到这,辽王不由露出开心的笑容。

  几位宰相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忽然有信使来报。

  辽王看了眼消息,大吃一惊,猛得站起身,难以置信:

  “不可能,绝不可能!”

  宰相们都惊了,传阅了这封书信。

  只见上面写着,在两天前,邢国五位大君在赵国迎接了二皇子,然后一同返回国都,拥立为邢国世子,翌日,又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也就是说,这位二皇子暗地里就收买了邢国大部分人,从而坐稳了王位。

  左相理智了许多,他拱手道:“王上,臣以为,这是邢国五君达成了共识。”

  “他们宁愿迎立一位朝廷皇子,你也不想任何一人为王,同时也不愿意奉我辽国为主。”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迎立皇子,这代表的利益不变。

  同时,杜绝辽国王子,则因为不想让邢国沦为附庸,彻底归附辽国,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辽王也想明白了这点,吐了口浊气:“他娘的!”

  半躺着,辽王脑回路清奇,沉声道:“如今奥斯曼人国势日衰,咱可不可戴上哈里发?”

  “只要我是哈里发,邢国哪里敢放肆?”…。。

  宰相们顿觉无语。

  邢国自高祖大王之藩,并且改革了和平教,发起真理在古兰经活动后,邢国上下为一清。

  大量的阿訇丧失了话语权,因为只要会读古兰经,根本用不着阿訇来解读。

  如此一来,继什业派,逊尼派之后,和平教又诞生了真理派国家,即以辽国为中,邢、赵等西北六国,还有个克什米尔的曹国。

  如今辽王自称沙阿,但却仍不满足,想要把哈里发的王冠戴上。

  而众所周知,和平教世界只能有一个哈里发,那是奥斯曼帝国灭了马木留克王朝抢来的。

  如果辽王称哈里发,那就是引爆战争。

  “殿下,三思呀!”

  众臣干脆地跪下,齐齐劝说。

  谁知辽王不以为意:“奥斯曼离咱们这几千里,中间还隔着大山大海,唯一考虑的只有波斯人。”

  “但邢国不是在南边吗?”

  说着,辽王露出一丝笑容:“波斯出兵,到时候我看那新邢王怎么应对,到时候还不得求咱们?”

  这番解释,顿时让众臣恍然。

  就在这场会议即将结束之时,诺盖草原传来消息。

  “什么,满清被打趴了?”

  辽王瞠目结舌,不可置信。

  要知道与满清敌对百年,其真的是辽国的心腹大患,如今一朝就没了,真让人恍惚不已。

  “大王,满清被那罗刹女王数次攻伐,在月前大败满清主力,歼灭三万余人,兵围辽京城。

  如今信使已至君国,我君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