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二十二章又要援朝?(1/2)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二十二章又要援朝?勒克德浑拿下朝鲜王李倧后,立马控制了全城。

  旋即召集文武百官,当众数落李倧的不遵天命,阳奉阴违等恶性,当众废黜了其王位。

  原本准备起立世子李淏,但其不见踪影,只能立李倧之庶子,年仅九岁的李澂为朝鲜王。

  如此一来,朝鲜依旧在李氏之后,证明清国只是为了惩戒朝鲜,而并非灭国,更非篡夺江山。

  这般可谓是名正言顺。

  名义这东西特别重要。

  这般行事后,朝鲜朝堂中的那些官吏,除了那些顽固派外,大部分选择了屈服。

  由此,满清几乎是毫不波澜的拿下朝鲜,府库中的盐、铁、粮、布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北上,补充元气。

  “另外,严选各地船坞,修建海船,记住,一定要隐蔽,莫要让明军知道。”

  洪承畴坐在王宫旁的一处偏房,在这里布置一切。

  虽然只是挂职户曹担任参判,但他在汉城可谓是一言九鼎,事实中的朝鲜总督。

  “关于皮岛的消息,一定要秘密收集,不要轻举妄动。”

  洪承畴分外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是小心谨慎,力求一役解决皮岛这个外患。

  而造船,最为重要了。

  “世子李淏抓到了吗?”

  这时,忙的不可开交的洪承畴,终于注意到提前出逃的李淏,不由得问道。

  “禀参判,还未得到消息。”

  “那就封其为清安君,令其回到汉城。”

  而此时的世子李淏,则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两百里外的开城。

  这是高丽的王京所在,也是仅次于汉城的大城,商业极其繁华,与湾商齐名的松商就在此地。

  此时,松商大房赵安,则毕恭毕敬地呈上来自于汉城的消息,开口道:

  “邸下,如今殿下被迫退位,朝堂上下控制在满清手中,偌大的朝廷宛若傀儡,不敢违背丝毫。”

  “国难,国难啊!”

  李淏长叹一声,面色难看。

  即将到手的王位没了,朝鲜的屈辱又增加许多,太耻辱了。

  想到这里,他握紧拳头,闭目不言。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怒气已经充盈胸中,没有人敢打扰他。

  这时,随同而来开城,并且一路伴随帮助的湾商大房林任,拱手道:“事到如今,唯有邸下才能拨乱反正。”

  “但开城距离汉城太近,清军转瞬就到,敢请邸下迁移平壤,再行拨乱反正。”

  林任的话,虽然与赵安一致,但却多了一个迁移平壤,既然不想让开城的松商夺取政治利益。

  不过这话倒是真的,开城太危险了,平壤不仅是山城,更远离汉城,亲近皮岛。

  明军在侧,安全感不言而喻。

  李淏明显意动了。

  赵安暗骂不止,刚想说话,却被一旁的黄功抢先,只见其拱手拜下:

  “邸下,如今先王被迫退位,国不可一日无主,恳请邸下即王位——”

  “恳请邸下即王位——”

  这下,所有人都反应过来,忙不迭跪下劝导。

  李淏则站起,道:“我德行浅薄,实当不得王位……”

  这下,所有人再劝,其还是不准。

  直到最后,有人开口道:“若世子不即王位,就那么忍心看三百年朝鲜社稷颠覆?”

  “历代先王的基业,一朝丧尽……”

  李淏不为所动:“我可以监国,但不可僭越。”

  直到这时,来自于皮岛的消息,终于抵达开城。

  李淏大为震怒:“清国亡我之心不死,建奴果真可恶。”

  这封书信,详细介绍了清国的阴谋,一番添油加醋,侵夺朝鲜之心溢于言表。

  震怒之下,李淏只能在开城登基称王。

  遵父亲李倧为太上皇,并发诏书,要求天下八道勤王。

  翌日,其就以向大明求兵为由,奔向平壤。

  转眼间,朝鲜八道中的咸宁道、黄海道、平安道、江原道、庆尚道接连表示归附。

  汉城则出动禁军,直赴开城,宣布李淏为叛逆之人。

  皮岛也知晓了朝鲜发生的大事,一个个惊诧不已。

  谁能意料到,平静几十年的朝鲜,又开始动乱起来。

  “朝鲜乱了,建奴看来是目的难成。”

  文熙倒是露出一丝笑容。

  “朝鲜文弱,视建奴如虎,世子怕不是其对手。”

  李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