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七十九章怒气填胸(1/2)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七十九章怒气填胸如今的娱乐形式很单薄,最喜闻乐见莫过于逛窑子。

  剩余的大众娱乐,不过是说书,昆曲,杂剧以及被皇帝普及开来的皮影戏。

  皮影戏的普及,还是在军中宣讲忠义时被接受,图文并茂的演绎比干说给劲。

  不过皇家的娱乐,却到底是文雅居多,杂剧就入了皇宫。

  对此,在请示了皇帝之后,内廷以庆贺皇子诞生为由,迅速搭建了简易唱台。

  戏台上演绎的,是新编的杂剧,汉光武大战王莽。

  杂剧与后世的戏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规定的很死,无论是唱腔还是唱词,都得按照曲牌来。

  换句话来说,一板一眼,没有什么口语化。

  唱词由于是曲牌名,所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就跟唱歌一样。

  基本属于独唱模式,其他人没有配合,纯粹当做背景板,一板一眼,很是僵化。

  发展到如今,曾经的大众化娱乐,已经曲高和寡了。

  话虽如此,后宫中的女人们却看得如痴如醉,喜欢的不得了。

  一连庆贺的三日,勉强满足了心思。

  这下,上行下效,杂剧突然又在京城流行开来,达官贵族们纷纷邀戏班来府,一场娱乐行业竟然爆发了。

  趁着皇帝心情不错,田仁捧过内呈递上来的奏疏,放到炕上的御案上。

  又调了满满一砚海的朱砂,准备好笔,这才退到一边。

  即使如今司礼监形同虚设,大多数时间只是转呈作用,但这同样也有讲究。

  例如,在皇帝心情好时呈上的奏疏,和心情坏时呈交时的结果完全不同。

  另外,在奏本的先后顺序上,也是大有文章。

  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手段,谁也察觉不出来。

  皇帝随手拿起几本,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事,票拟看了看,大差不离的他就批准了。

  就算是一些不合心意的,他也没有直接划叉,这不体面,他多是让打回去重拟。

  弄了一上午,他在这批阅,田仁则拿着印章咔咔盖下,配合得极其默契,简直就是流水线一样。

  良久,朱谊汐不由得哑然失笑。

  在一些具体的事宜上,他几乎不怎么插手了,只有在一些人事上,或者改革上一言九鼎。

  这也是君臣之间磨合的默契。

  无论是明朝的内阁,还是清朝的军机处,一股脑地全部由皇帝处置,那就只能二货了。

  这种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机构,必须要求匹配一个强干的君主。

  亦或者说,这未来早已是注定的。

  世代承袭的皇座,怎么可能争得过官场晋升来的精英。

  “还有几本压箱底的。”

  皇帝摇了摇头,心中颇为疲倦。

  除非是工作狂,不然谁乐意天天围绕着奏疏转?

  权力带来的诱惑实在太大,会让人不知不觉的松手,只想享受权力而不承担义务。

  例如和珅,全国公认的贪官权相,议罪银的发明者,就是因为乾隆的懒惰,二十年如一日的信任。

  这般张着,他拿起了奏疏。

  陆陆续续,他见到了一本户部的奏疏。

  其讨论的,是商税司关于某些商品的税率问题。

  某些应该增加,某些应该絳,言之有物,听起来很有道理。

  内阁的票拟也实在,百来字解释一番,同意了。

  “嗯!”皇帝赞同地点点头,继续往下。

  只见,这是应天府上禀的一封。

  内容上,则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公报越来越普及,民间许多人耐不住寂寞,推出了私印报纸。

  怕句话来说,由于受到内阁的管辖,大明公报可谓是严上加严,政治性十足。

  这个时候,民间的商人就意识到,发行一份报纸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利益,而且还能掌控言论。

  江苏,安徽某些府县,某些商人们效仿公报,将一些刊录到私自办的汇编上,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了私人报纸。

  这些人也知道朝廷的禁锢。根本就不敢谈及报纸,一律以画册为名销售。

  显然,这些不是报纸,胜似报纸的东西,已经足以保持舆论。

  而这次被发掘,就是因为其操控舆论。

  某个地方知县,因为偷喝花酒,又夜袭寡妇门,以至于名声极差,某些“图册”为了利润,大肆刊登,以至于引起舆论哗然。

  这下,舆论杀人,其知县被迫辞职,这下立马就震惊了江南数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