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九十六章奉京府(2/3)

塔披甲人昂首道:“我听说,黑龙江附近的支流中,有几条经常能捞到金沙。”

  “即使咱们这里天寒地冻,黄金也是硬通货,能够交换到大量的粮草物资……”

  “金沙?”王世国大喜过望。

  相较于皮草,黄金可是货币,可以直接买到任何东西。

  等等,金沙——

  如今困扰黑龙江都司的就是人口问题。

  如果用淘金来诱惑那些人北上定居,这些人就是天生的劳动力。

  亦或者,还役使那些部落为自己淘金,赚取财富。

  即使只是在宁古塔附近转悠,这几个月来归附的部落已经超过二十个,人口总计两万余人,也算是阶段性地成功了。

  “一切都会好的,只要明年建好黑龙江城,到时候就能通过海上通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念叨了几句,王世国心情好了许多。

  他当然不知道,由于满清去往了贝加尔湖地区,断绝了俄罗斯人东征的脚步,不然的话,黑龙江上游的雅克萨就会在这几年持续南下,骚扰黑龙江地区的部落。

  而此时,在贝加尔湖地区,也到了入冬之时。

  规模宛若大海的贝加尔湖,在此刻千里冰封,宛若一块平地,大量的人群出没湖面,寻找薄弱处开凿,然后用拖网来捕鱼过冬。

  如此震撼的场面,在整个北方是头一遭。

  布里亚特人是纯粹的蒙古牧民,缺铁,缺布,缺乏一切的手工物品,大规模的捕鱼网自然没有。

  而这一切随着满清的到来,成为了旧历史。

  大量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被编入八旗中。

  其中有近万名勇士,被编入满八旗,成为了中梁砥柱。

  部分人被编入蒙八旗,而大部分普通牧民,则成为了包衣,替八旗子弟放牧。

  没错,虽然赶走了罗刹人,但布里亚特人还是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

  只不过相比于罗刹人的烧杀掳掠,满清的手段更为高级一些,拉拢贵族,分割草原,奴役牧民,三大手段整出,顿时收获奇效。

  经过一番整理,布里亚特人共计二十万,在贝加尔湖东西两侧,有时候还跑到呼伦贝尔地区游牧。

  喷到了如此一块肥肉,瞬间上满清恢复了几分实力。

  其中,满、汉、蒙八旗主力,总兵力再次突破了十万,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是一个极其唬人的数字。

  “全国共有十二万户,其中八旗子弟八万户,余者都是布里亚特人。”

  在巴尔古津城内,修缮齐整的书房中,年轻力壮的顺治皇帝坐在主位,一旁罗列着文武大臣。

  其中文臣以范文程、洪承畴为主,而武夫则是八旗贵胄济尔哈朗、勒克德浑为主,规模不超过十人。

  再加上顺治皇帝,从而组成了满清的权力中枢。

  加入了八旗贵胄,内阁的权力被侵蚀,文臣们的话语权降低,但却不包括洪承畴。

  在征服布里亚特蒙古一事,洪承畴出了大力,短短数月时间内,就将整个贝加尔湖一扫而空。

  亲自指挥作战,将几座罗刹城堡清扫,获得了工匠、农夫。

  甚至在他的一力主张下,朝廷拿出万亩土地,试种黑麦,从而大为成功。

  黑麦的味道虽然难吃了些,产量却与小麦不相上下,在贝加尔湖这样的寒冷之地极为适应。

  可谓是意外之喜。

  范文程继续说道:“以奉京府为中心,贝加尔湖东西两侧,方圆千余里,如今都是大清旗下。”

  “东侧的科尔沁部也表示顺从,呼伦贝尔草原的部落已归顺朝廷……”

  巴尔古津改名奉京府,作为如今的行在,是大清的统治中心。

  “今秋入库之粮多少?”这时候,济尔哈朗忍不住打扰道:“如今咱们吃的都是存粮,再要没一些进项的话,整个冬天可熬不住。”

  “虽然夏日只有万亩左右的田地,但咱们又役使布里亚特人复开垦了二十万亩,待到来年,定然钱粮无忧。”

  范文程露出一丝浅笑:“今秋获粮约二十万石,加上去年的存货,应该能够熬到开春四月了。”

  “再不济还有牛羊,饿不死人的。”

  顺治抬起下巴,清脆响亮的声音让济尔哈朗退后,不敢再言语。

  “20万亩不够。”年轻的顺治皇帝脸色凝重:“至少要一百万,乃至于两百,三百万。”

  “只有开垦出足够的土地,才能养活整个奉京。”

  “陛下,八旗子弟近些年来损失惨重,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父死子继,兄去弟来,如今不仅在关内的土地没了,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