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十章杀鸡(2/3)

  由于没有功名在身,这场冤屈虽然在上海县掀起波澜,但却无人敢言语。

  一个举人的身份,足够震慑那些人了。

  毕竟谁也不想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童生说话。

  不过,对于上海县之事,倒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这一日,上海县里来了两个外地生员,一样黑色儒巾,淡蓝澜衫,都是骑着高头大马,显然非等闲生员。

  门守见他们都佩着刀剑,比武夫还像武夫,有些不敢放行,偏偏其中一个开口就是大明律,唬得门子不敢阻拦,只得放进城去。

  点头哈腰,不外如是。

  为首一人骑着马,快步朝一间酒家走去,一边扬声道:

  路人纷纷避开一线,让这还算懂礼数的生员过去。

  杜冰到了酒家门口,却见酒旗招展,大门紧闭,迎面却有一股热气扑来,这店家点了几个火盆。

  真是奢侈。

  一旁的生员翁声道。

  杜冰让自己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整个人立马显得非常温和。

  店小二见有客来了,大步出来,上前打躬作礼:

  杜冰习惯性地一按刀柄,然后露出温和的笑容:

  小二吓得退了两步,他这才抬起头,眼前哪是什么书生,刚才那眼神仿佛诶鬼一般。

  比县衙的那几位班头还要吓人,

  杜冰掏出一块银圆,往那小二手里一拍:

  一旁的秀才冷声道。

  小二被吓得不轻。

  杜冰不悦道:

  那小二转身离去,嘴里用江南土话嘟囔道什么,虽然听不懂,但想来不是什么好话。

  杜冰冷声道,很快就熄灭了下属的怒火。

  杜冰一眼将酒店里的人物都收入眼底,径直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通风采光又能看街上的市井风情。

  更重要的是,这张桌子后面坐了几个读书人,正用上海口音说着方言。

  杜冰本是卫所出身,几年前加入锦衣卫,在扬州担任百户。

  在绍武初年,由于废卫所为县,所以在整个松江府,就添了两县。

  一个是由金山卫改成的金山县,还有一个是南汇咀中后卫、青村中前卫改合并的黄浦县。

  所以在整个松江府,就有了五个县,分别是青浦、黄浦、金山、华亭、上海。

  作为松江府人士,他也听得懂上海话。

  虽然在上海县,民间舆论凶凶,但在官场上却一片平静,士林中也是安静的很。

  但是,锦衣卫负责监察天下舆情,早就有行商将上海的消息传到了扬州,从而被锦衣卫知晓。

  对于锦衣卫来说,区区一个童生被打断腿,这并不是什么一个大新闻,土豪劣绅,天下何处没有?

  但,负责监测整个松江府的锦衣卫百户所,竟然不闻不问,更没有上疏千户所,竟然让扬州先行知晓。

  这也就罢了,但其童生属于奴籍一事,扬州忽然来个钦差大臣,立马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要求锦衣卫彻查。

  于是,杜冰一行人就径直来到了上海县,直接掠过了华亭锦衣卫百户所。

  身后那桌行商用手比划着:

  听得几人这样言语,杜冰皱起了眉头。

  又是典型的士绅家族。

  在老家好事做尽,在异地名声狼籍。

  扬州府的那些行商,可都在说程家贪婪无度,纵容讼棍,不知造了多少孽。

  两人探听一会儿,就直接来到了锦衣卫总旗。

  锦衣卫的职责,在外敌死去后,开始跟东厂一分为二。

  东厂负责监督北京,藩王,而锦衣卫负责天下事宜。

  每一省,设千户所,一府设百户所,而一县自然就是总旗了。

  但也并非都是如此,天下一千五百县,怎么也忙活不过来。

  所以在县一级拥有总旗的,只是在河北,江苏,安徽,两京,浙江罢了。

  饶是如此,锦衣卫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五万之巨,每年光是俸禄,就要消耗百万块银圆。

  要不是皇帝有钱,早就想裁撤了

  。

  杜冰二人来到总旗,问起程家事。

  总旗随口道:

  当年海瑞担任应天巡抚,直接抄了徐家数万顷良田,引得天下瞩目,致仕的首辅落在这地步,让张居正都背了政治分。

  但说来,徐阶常年在北京做官,乡下的那些恶事,基本上都是诡寄之仆闯下的祸,再加上教子不严,引得此祸。

  不过,也正是海瑞此举,起到了杀鸡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