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二十一章北巡(2/2)

>  回首望去,两人依旧伸长了脖颈,神色激动,他这才摇头,笑了笑。

  其实在两人的对话之中,朱谊汐就窥探到了外国士子的艰难。

  在大明版的朝贡体系中,按照他的想法,通常不仅能够获得贸易财富,更是让人才自由的流通。

  这样一来,就能通过科举这样的制度,吸收各国人才,再反馈给各国。

  由此,附庸国的精英阶级就会被收买,科举将成为整个东亚的盛世,加强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儒家,不就是大明吗?

  他本以为,在国子监留个缝隙,让他们参与其中,但却低估了进士的难度。

  全国数千人,录取的难度是二十比一,在文化氛围远不及大明的朝鲜、日本,这是极难的要求。

  这就相当于让国足直接进决赛,可人家的水平连世界杯门票都拿不到。

  长此以往,对于吸收他国人才,增加政治向心力是不利的。

  所以,琉球岛移民这个缝隙,其实就是托底的。

  成为不了进士,那就先成为秀才、举人吧!

  吸收各国人才也不错。

  毕竟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无论在哪一国都是稀缺的。

  即使科举如此昌盛,但朱谊汐可以肯定,全国的识字率绝对没有超过一成。

  路上,朱汐汐已经准备在登州府的庙岛列岛,即宋时称作沙门岛的一串岛屿,设立一县,算作是给朝鲜人才的缝隙。

  一如琉球岛。

  回到避暑山庄后,天已经快要黑了。

  至于那双胞胎少女,他早就抛之脑后了。

  玉泉山待久了,朱谊汐着实有些烦闷,他忽然又想起了草原,塞外那数不清的牛羊。

  抱着琪琪格,感受着蒙古女人的厚实和软弹,他忍不住问道:

  琪琪格忍不住嘟嘴道:

  似乎感觉到环境不对,她立马又道:

  朱谊汐拍了拍厚实的臀部,感慨道:

  说到这里,皇帝心中对于草原的向往,好奇,越发的难以止住。

  翌日,他召集内阁群臣,言语去往塞外,即赤峰去看看,视察下察哈尔的境况。

  不出所料,内阁所有人都一致反对。

  赵舒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直接出声直至,万般言语只是一句话:

  而其他的劝阻,不在乎***莽撞,塞外不安全等等。

  皇帝也不相让,冷声道:

  话虽如此,但内阁绝不相让。

  僵持了半晌,内阁也知道,凭借着皇帝的威望,这件事一定会成功施行,所以只能妥协:

  赵舒沉声道:

  听到这话,朱谊汐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本来他就没想去赤峰,太远了,古北口外的承德就很不错,可以随时回到长城之内。

  内阁几人见此,哪能不明白皇帝的打算。

  懊悔倒是不至于,但心中别提

  多别扭了。

  合着皇帝一开始就是想去承德,他们忙活了半天,唾沫都快干了,谁知是白费功夫。

  无奈,内阁只能草拟旨意。

  首先,是京营调派万人去往承德,作为保护。

  其次,户部要从太仓中运转大量的钱粮去往承德,这不仅是皇帝以及大臣,军队的食物,更是给察哈尔诸部的赏赐。

  毕竟***们最喜欢的就是赏赐。

  礼部不仅要安排行进路程,还得派人通知那些草原上的部落,诸蒙古贵族、诸活梻,诸大臣们,让他们去往承德觐见。

  一桩桩一件件,极其麻烦。

  皇帝一句话,何止是太监跑断腿,他们这些文官们也得废掉不知多少笔杆子。

  而这边,羊乐刚出宫,就遇见了田福。

  羊乐行礼,以示对这位太监首脑的尊重。

  田福则摆摆手:

  说着,竟然笑着搀扶着他:

  到了富丽堂皇的田宅,羊乐也不见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豪爽的很。

  田福则笑眯眯,与他一同碰杯,喝得醉了三几分。

  酒足饭饱后,两人相对而坐,看上去极为亲近。

  田福眯着眼睛,似醉非醉地笑道。

  羊乐心头一颤,连忙否认。

  田福摇摇头,口中喷着酒气,不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