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六十四章教导(3/3)

豪右逃亡乡下,秦王甚至紧锁宫门,自成一体。

  皇帝觉察其事,不顾其安危,舍身而收纳全府百姓,从而使得大疫消减,让当时孙总督喘了口气……

  及至洛阳监国,蓦然回首,我等才知晓,短短数年时间,已然羽翼渐丰,皇位唾手可得……

  及今,绍武已有十三载,宗庙再复,百姓太平也有十余年,皇帝虽然平日颇有几分爱慕颜色,但不过是小节罢了。

  听着赵舒重复一遍自己父皇的伟业,朱存渠听得津津有味。

  从不同人的角度来看,味道自然不同。

  太子——

  忽然,赵舒从记忆中苏醒,扭过头,看向了他。

  朱存渠忙点头:是。

  老臣作为东宫太师,却从未教授过你一天学问,今日临别前,有一言,你要仔细听着。

  如今民间虽言语皇上好大喜功之事,但却不知晓,朝廷连年用兵,府库却不曾空虚,反而越积越多。

  民间的丁口不减反增,愈发的兴旺起来。

  赵舒不急不缓道:旁人不清楚,你一定要明白,朝政稳固,今上居大功也,你莫要听信他人言语,惹得大祸。

  此话一出,朱存渠浑身一震:我明白。

  子不言父过,这是常理,

  太子应当是知晓的,老臣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

  不过,太子熟读史书,理应知晓另一件事。

  忽然,赵舒的声音降低,不仔细听,甚至不太明了。

  朱存渠知道重点来了,忙倾身作聆听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赵舒低声道:但同样,自古以来无论何人,登上皇位之后,都会大异常人,皇家无父子,只有君臣。

  今上之相,明君也,唯有太祖可比之。

  但,今上与太祖不同,你也与懿文太子不同。

  ……

  亭外,密密麻麻的人群眼见太子作倾听弟子模样,看向赵舒的目光愈发羡慕了。

  这是前后两代帝王的真心啊!

  自古以来,何处之有?

  两刻钟转瞬即逝。

  亭中,太子举起了酒杯,恭敬的敬上满饮之。

  赵舒满脸欣慰,同样饮之。

  又是一番絮叨,这才罢了。

  长亭外,官道边,芳草连天,秋风渐气,牛马嘶鸣,灰尘弥漫空中,散发着别样的味道,似乎想要人铭记这一刻之事。

  立在马背,朱存渠目送其离去,久久不舍,哪怕马车已经不见踪影。

  小爷,马车远了。一旁伺候的宦官忍不住给他添了件衣裳:天也凉了,时辰不早,宫门快要关了。

  是啊,时候不早了。

  朱存渠叹了口气。

  他抬目四望,一起来送别的秦王、齐王等,早就归城,显然是不会等他这个太子了。

  至于附近的文武百官,面对太子,一个个敬而远之,不敢轻易的交涉往来。

  毕竟只有东宫之臣才名正言顺,在这样的公众场合公然接触太子,你让皇帝怎么想?

  人家正青春,你就投靠巴结了?

  回去吧!

  将披风搂了搂,朱存渠进入了马车。

  身躯微微的晃悠,他闭目沉思,拒绝了宫女们的服侍。

  此时在他的脑海之中,赵舒的西句话,在耳边一直徘徊回响:

  自古明君者,必专断,恨夺权者。

  太子,须小心再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