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六十八章人口滋生(3/3)

会轰然倒塌。

  而有什么比反抗明朝统治更有效的旗帜?

  孙长舟沉声道:据臣所知,不出百年,草原上的人口必然会到达极限,到时候朝廷,若是手段不厉害,其怕是如六镇之乱……

  朱谊汐沉默了。

  他想仰天长啸,果然,学习满清的招数,还得要学全,这是一环套一环。

  减丁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他预想中的让蒙古人为兵将,阻止俄罗斯东扩,反而成了镜花水月。

  因为到时候人口压力,利益,必然会让蒙古人转向俄罗斯,一切的设想,都会脱离现实。

  你觉得有什么法子能控制吗?

  皇帝带着些许的盼望道。

  为今之计,只有招兵。

  孙长舟果断道:招募其民为兵,刀剑无眼,必然折损,自然而然就会达到战争的目的。

  不过,目前战事虽多,但长此以往,必然是不管用的。

  他轻抚额头,苦笑连连:老臣思虑多时,为今之计,最好的的办法,只有儒家的四书五经教化了。

  将一群狼,教成羊,这是个长久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好肥极多。

  让习惯于舞刀弄枪,骑马射箭的蒙古人读书,这成本高的吓人,时间见效也是极慢的。

  对此,朱谊汐微微点头。

  读书,尤其是儒家文化,从小到大,足以让一个人成为忠君爱国之人,实在不济,也能变成呆头鹅,废了本事。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皇帝思量再三,说出来了一个方法:让余丁去为喇嘛如何?

  过犹不及,怕是蒙古诸部孱弱不堪了——

  孙长舟蹙眉道。

  实际上,减丁政策,施行的是在金人,他们定期去草原厮杀,想要消除威胁,一劳永逸,反而逼出了成吉思汗。

  满清并无明确法律规定减丁,但却用制度来让其减丁。

  例如,禁锢户籍,牧场,导致天灾成形后,牧民只能等死;俄罗斯占据西伯利亚,大量的牧民难以南下,从而导致蒙古成为死水。

  当然,最主要的则是奴隶制压迫,导致不事生产的喇嘛们成了唯一的通途,一如中原百姓,为活下去阉割一刀去皇宫。

  当喇嘛,是活路,但却导致生育率降低。

  朱谊汐回想起满清的法子,最后琢磨一下,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北上。

  没错,就是打破俄罗斯人对西伯利亚的垄断,从而让滋生的人口北上,进行人口泄洪。

  当然,那是治本的方法,如今治标,只能采取有效的法子。

  一子继承家业,一子为兵,一子为喇嘛。

  皇帝轻声道:中和一下,各自顾及。

  孙长舟眨了眨眼,拱手道:陛下英明。

  当然,这个为兵,其实也是可待商榷的。

  只有少数是入京营,大部分人自然是成为建设兵团,去吉林、黑龙江进行开垦荒地活动。

  既能充实边疆人口,还能解决蒙古人口问题,朱谊汐觉得自己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