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八十七章女驸马(2/3)

>

  在年初,皇帝就定下了他的婚事,腊月就得成婚。

  想起了日后家中有人管束,他就感觉不自在。

  但同时,结婚之后就能去就藩,独掌一国,大权在握,这又让他心痒难耐。

  爷,最近这几日,报纸这玩意儿就多了,让人看不了都。

  小二送上了点心,轻声道:在以往,只有一个公报看着,翻来覆去都是朝廷那点事,半月一份,早就没了滋味。

  如今倒是好,各种各样的报纸都有,怎么鬼神,三国,若是识字的都能自己看,一份报纸才十来文,这要是去书店了,那没几贯钱下不来。

  小二述说着喜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的粮食,通过海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京城,导致京城粮价长期保持稳定。

  换句话来说,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多了,市井文化兴起,许多人物质基础满足了,精神就开始空虚了。

  而如今报纸的涌现,则迅速了填补了空白,使得他们为之欢愉。

  而在之前,像是戏剧一类的,也是在京城兴起。

  像是搭建戏台的茶馆酒楼,在北京城不下百座,可谓是热闹非常。

  这报纸搞钱吗?

  齐王品着茶,轻笑地问道。

  瞧你说的,要是不搞钱,哪有那么多人去弄?

  小二觉得,这个公子怕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您别看这市面上报纸很多,但买的人更多,大大小小的酒楼茶肆,必然有茶博士来读解,听的人不少。

  然后各个报纸登的事不同,有的是,有的是家常里短,我还听闻,有了是一些下流的报纸,什么金瓶梅一类的……

  每个人至少要买个三五份来,您说搞钱不?

  齐王听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也准备办一份报纸。

  至于登的内容,自然不是什么政治,而是闲聊杂趣,如斗蛐蛐、斗狗一类的文章。

  整个京城,像这样好玩的人不下十万,而且都是不差钱的主,每人买一份,那岂不是发了?

  越想,他也觉得可行。

  作为藩王,虽然他日后要去就国,但如今每年只能领着年禄,去除掉一些日常花销,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寻摸到一个财源,却是要紧的。

  况且,日后他去了齐国,在北京城也要有个眼线,时常关注国内大事。

  而还有什么比报纸最适合的?

  越想越行,他径直起身,下了楼梯。

  而迎面,则撞到了一位贵公子。

  楚王世孙。

  老楚王在绍武初年就薨了,由于是高龄而去,世子上位时,都已经快六十了。

  所以,如今的世孙,也有了二十来岁,真是年轻气盛,好玩的时候。

  二爷——世孙一见到齐王,惊喜的拱手,然后凑上前道:您也是来看这玉堂春?

  什么玉堂春?齐王一愣,搞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嗐,就是这怀庆楼的招牌,玉堂春啊!

  世孙轻声,露出了一副痴笑的模样:最近京城,不知道是哪位大才,写了一份本子,叫《女驸马》,好家伙,风靡整个京城。

  您想,这天下几千年来,那么多个进士状元,哪里有个女驸马,女状元?谁不想瞧瞧模样?

  而就属这玉堂春,模样最为标志,人也俊俏,每天想来听戏的人海了去了——

  齐王闻言,也不由得露出了些许兴趣。

  成,今个我倒是想要看看——

  言罢,两人就一前一后,来到了戏台前,准备听戏。

  果然,其女子纤腰玉脸,虽然抹着粉彩,但一举一动都具有莫大的诱惑,尤其是一身状元袍出来,惹得众人沸腾。

  为救李郎离家园人,谁料皇榜中状元?

  一戏唱罢,齐王倒是淡定,一旁的世孙则激动莫名,大量的碎银,金钗,好似石头一般扔在台上。

  二爷,待会儿斗狗去?世孙意犹未尽道:我最近寻摸了一条好狗,名叫大黑帅,已经连赢了两三场,赚起了上百块呢……

  不用了。齐王摆摆手:若是夜不归宿,怕是宫里会有人拿着变子出门了……

  他心中感叹,这群留在京城的王府子弟,算是废了。

  他若是留在北京,日后怕也是如此吧。

  崇祯年间的一场大动乱,河南湖广、陕西几乎沦为白地,藩王们自然凄惨异常。

  而山东,则是因为建奴屡次入寇,从而导致许多藩王死伤惨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