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一百零一章参谋(2/3)

平日里还有骑马射箭,火枪,游泳等项目,可谓是让这群小家伙们苦不堪言。

  而且,每十天只有一假,从早到晚,辛苦异常。

  尤其是在夏天,一群皇子们被晒得黢黑,让整个后宫都心疼不已。

  “如此看来,你们读书的苦,倒是不亚于从军。”

  皇后微微摇头,转眼间就恢复了雍容华贵:“只是,皇帝让你隐姓埋名,从普通的队正做起,可有想法?”

  “孩儿听命就是。”太子露出了一丝笑容:“正好可以结交一些好友,多一些军中的学问,以免日后父皇考究起来,一问三不知。”

  】

  “你既然有这个心思,那我便放心了。”

  皇后轻声说着,然后又聊起了东宫事:

  “腊月就要成婚了,这两个月,你稍微禁些心思,将所有的气力,都用在太子妃上。”

  “我跟你说,东宫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太子妃,而你最要紧的则是生下嫡子。”

  “秦王妃已经诞下了世子,齐王妃今夏娶的,前两天就已经听到信,怀上了。”

  “你作为太子,可不能落后。”

  朱存渠自然满口应下。

  其实作为太子,怎么可能在娶妃就当个和尚呢?

  他纳的妾室,皇后给他张罗的就有三五个,无一不是姿色貌美的,但却都没有怀孕。

  这是皇后亲自吩咐的。

  但凡太子妃没有诞下皇孙,就不准有庶孙诞下。

  很显然,这是为将来的宫廷安稳作打算,这是未雨绸缪之策。

  太子也同意了。

  他还年轻,身体壮健,不愁子嗣,自然而然就想着后宫安稳。

  离开了坤宁宫,太子精神一震,感觉空气都香甜了起来。

  不过,想到没几天就要从军,这就让他有些头疼了。

  只是,从军这件事,还得推到明年了。

  目前整个皇宫最要紧的,莫过于太子妃的过门。

  作为整个天下的未来国母,事关朝廷、大明之未来,朝野瞩目。

  帝、后自然也就关切莫名。

  为了给太子选妃,足足折腾了一年多,最终还是在勋贵中,选了曾英之女,年仅十六的嫡女,曾渝,小名栀儿。

  除了性格落落大方外,还继承了曾英的相貌,在勋贵群体中,也是一流的存在。

  曾英,大明中兴辅国功臣、东昌侯,驻蒙大臣,正二品衔。

  如今人家在土谢图汗部落,含辛茹苦地经营,已经有数年之久,让其女为妃,也是一种激励。

  而对于皇帝来说,选择曾英的理由很简单——政治。

  在勋贵群体之中,战绩最大流派的,莫过于陕西集团,也就是秦军群体,主要是由孙传庭的秦军为主体。

  而很显然,皇后孙雪娘是其女,太子天然的就具有号召力。

  不过,除了秦军集团外,还有川军集团,以及降军集团,但两者都不成气候,在一起都打不过秦军人。

  毕竟谁让皇帝就是陕西人呢?

  就连如今的康国,也是由一群陕西人建起来。

  而川将集团中,以曾英最为突出,为人又方正,知进退,而且还苦心经营漠北,与满清斗得你来我往。

  最关键在于,其女不仅年龄合适,性格也好,还很漂亮,这就当仁不让地成了太子妃了。

  至于太子的想法,他这个新郎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为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户部、内帑各拿出五十万,合计一百万块银圆,作为整个婚礼的筹备金。

  这钱看起来多,相当于秦国就藩打仗的一年消耗了,但实际上却只能说是刚刚好。

  因为太子的婚礼,不仅简简单单的是个婚礼,而是整个朝野、大明、四方属国的大事。

  朝鲜、日本、康国、卫藏、暹罗等属国,必然要献礼,再加上来往的外国,英、西、葡、荷四国的使臣,加在一起不下千人。

  再这样大喜事之中,对于京营、边军,以及百官、将领,勋贵等,都有大量的赏赐。

  不提别的,京营二十来万人,一些酒肉吃喝总要有吧。

  所有人的赏赐在一起,起码三五十万。

  林林总总一算,真正能用到婚礼上,只有区区二十来万块罢了。

  如此多的钱财,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少了,但转过头,却又对于秦国的消耗觉得太多。

  双标太严重了。

  但没办法,嫡庶之别,储君之位,在某些人眼里,十个秦王也比不上。

  步入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