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粮(打滚求保底月票)(1/2)
估摸过了三刻钟,九阿哥屁股都有些凉了。候见的官员走了不少。九阿哥估摸着就剩下三、四个了,提了食盒又过去。他低头看了眼食盒。之前忘了这个,估摸都要凉透了。他就招呼个眼熟的小太监,道:“送到膳房去热热,爷孝敬汗阿玛的。”九阿哥管着内务府,如今又是御前极体面的。那小太监躬身应了,双手接了食盒下去。少一时,最后一个候见的官员出来,旁边还跟着一个熟人。户部尚书兼理藩院尚书兼内务府总管马齐。“马大人……”九阿哥笑得很亲近。马齐不单单是内务府总管,还是八哥的半个老丈人,正经的自己人。马齐成为大学士,比其他老头子好。九阿哥本来对这些并不敏感,这回却是难得机灵。尹桑阿退了,肯定要补个大学士。马齐的资历与圣卷都够了。马齐躬身道:“九爷!”见他手中拿着折子,九阿哥道:“可是内务府那边有什么事要汗阿玛决断?”马齐忙道:“是理藩院赐银的单子!”进京“轮班”的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都有恩赏,这个是理藩院按照现下京城内外馆的人数拟定,请皇帝御批。在月底前赏下。二月初,天气回暖,这些来朝的蒙古王公就要离京。九阿哥点点头,道:“那大人忙去吧。”马齐走了。九阿哥则站在门口叫人通禀。书屋里,康熙正看着一张舆图。上面标注了几处,正是河道几处紧要之地。听说九阿哥求见,康熙看了眼座钟。辰初二刻。这么早?他轻哼一声,大致能猜到来意。肯定是为了修院子之事。昨天自己说修五个,这混账脸色都变了。没有识人之明,义气不到正经地方。“叫他进来吧!”康熙吩咐梁九功道。梁九功应了一声出去。九阿哥看着梁九功小声道:“谙达,汗阿玛心情如何?”梁九功闭着嘴,不肯说了。总不能时时提醒,那成什么了?他是那么多嘴的人么?!九阿哥眼珠子转了转,心下有数。应该是没事,有事的话梁九功就算嘴上不提点,面上也能带出来。他心里就松快几分。“汗阿玛,儿子来给您请安来了!”九阿哥声音也带了轻快。要是心愿得偿的话,那夫妻俩压根就不用分别两个月。说不得一个半月就行了。到时候还能结伴在江南吃喝玩乐。舒舒喜欢美食,到时候就一路吃回来的。这样想着,他就有些合不拢嘴。康熙见他笑着见牙不见眼的,道:“大早上的,这是美什么呢?”说着这话,他想到一个可能,生出几分期待来。对于九阿哥最重要的是什么?子嗣?!小两口整日里黏湖在一起,万一呢?随即他想到大福晋,又生出担心来。即便老大不计较,可是真要生了,九阿哥夫妇的名声也不用要了。关心则乱,康熙患得患失的。九阿哥已经痛快道:“这不是儿子想着汗阿玛要南巡,心里舍不得,整日里吃不好、睡不好,辗转反侧的,可是昨晚上想到一个法子!”他眼睛发亮。康熙听着不对劲,看着九阿哥红光满面的模样,质疑道:“吃不好,睡不着,朕怎么看不出来?”如今宫里谁不晓得九阿哥的皇子膳房好吃的多。就是御膳房这边的管事,都要隔三差五的打听一声皇子膳房又添了什么新菜。九阿哥摸了自己的脸一把:“儿子都瘦了,汗阿玛没瞅出来?”康熙轻哼道:“谁这么眼瞎,睁着眼睛说胡话?”九阿哥笑道:“昨晚的宗亲长辈们说的,还说让儿子过去吃席,大肉管够!”康熙嘴角勾了勾,那是西花园捕鱼的事情传出去了,旁人打趣他呢,这傻子也听不出来。到了早膳的时候,侍膳太监进来,请示是否摆膳。康熙点头,看着九阿哥道:“有事说事,不要墨迹!”九阿哥带了讨好的:“您吃您的,这有什么着急的……”康熙瞥了他一眼:“朕怕看着你,朕吃不下去饭!”九阿哥皱眉道:“汗阿玛平日里疼儿子是没的说,天下顶顶好的阿玛,可是这老训儿子的习惯可不好,多叫人伤心呢……”康熙没好气道:“那也得有让朕夸的地方才行!”九阿哥笑道:“有不好的地方,您多夸夸,那儿子下回不就好了?”说话的功夫,膳桌已经抬了上来。侍膳太监道:“皇上,九阿哥进苦荞发糕一盘,玉米面窝头一盘……”这是请示是否承奉。康熙有些意外,点了点头。“那又是什么吃食?”宫里御膳房有各地贡上来的杂粮,许多压根无人问津。倒是九阿哥的皇子膳房那边,之前弄出去不少。康熙今年得了那边孝敬的年菜,并没有饽饽类。因为乾清宫膳房有专门的饽饽膳房,齐全着,不是皇子膳房可以比肩的。九阿哥道:“就是杂粮,我福晋说了,多吃杂粮身体结实……”康熙嫌弃的看了九阿哥一眼。不学无术的家伙。董鄂氏肯定不是这样说的。《本草纲目》有记,玉蜀黍,甘平无毒,调中开胃。这应该是董鄂氏翻阅本草后选出来的食材,给九阿哥养胃用的。九阿哥已经想到旁的,就是舒舒曾好奇玉米推广之事,他之前也不大清楚,正好可以问问:“汗阿玛,听说玉米不挑地,耐寒少雨之地也能种植,直隶不是少雨吗,那不是正好种这个?”康熙道:“云南巡抚报上来过,这个玉米确实不怎么挑地,只是毕竟是新粮食,口感寻常,认的人少,朕已经叫在奉天官庄种植,用作牧场养马之用……”九阿哥听了,心下一动,道:“那马能吃,猪也能吃啊……儿子之前还想着去哪里倒腾米糠养猪呢,那这样看来用这个也行,回头儿子淘换些种子,正好儿子福晋在百望山也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