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上》

第965章 戎马一生的背书(3/4)

  一个将领嘴角微微翘起,说道:“黄相公所言甚是,不过,北辽疆域辽阔,勇士多不胜数,败几次也撼动不了他们的根基。而北疆却不能败。一败就是崩溃的局面。”

  “是啊!”

  “北疆就那些军队,一旦败北,再难延续攻势。而北辽顺势反击,定然会不灭北疆不收兵,彻底铲除这个威胁!”

  “此战,还是莽撞了!”

  “可不是,去岁才将拿下了内州,北疆估摸着损失也不小。士气是很重要,可以一隅之地主动挑衅北辽,这不是悍勇,而是无谋!”

  黄春辉看着那几个皇帝新近提拔起来的大将,开口,“换了你等,可能拿下内州?”

  几个大将干笑,却无人敢说自己能。

  一人说道:“此一时,彼一时。”

  黄春辉看着他,“一个庸才,有何资格去点评一位帅才,谁给你的勇气?”

  大将面色赤红。

  张焕见皇帝面色平静,知晓不妥了,赶紧打圆场,“黄相公看看,老夫琢磨了许久,却无法判定北疆此战攻击的目标。”

  黄春辉重新耷拉着眼皮子,看着地图。

  他用手指头点着泰州说道:“兴许,是泰州。不过,老夫不在北疆,无法知晓当下的局面,兴许,会攻打辰州,或是坤州。”

  你这不是相当于没说吗?

  但黄春辉前面的分析就已经值当皇帝的特邀了,所以没人敢质疑什么。

  皇帝负手看着地图,“国丈说说。”

  杨松成指着泰州说道:“老夫以为,北疆此次攻打泰州的可能性最大。否则不管攻打何处,都将会面临着泰州林骏的夹击。杨玄分身乏术,故而,只能选择攻打泰州,一点***处破。”

  皇帝微微颔首,“诸卿以为如何?”

  一个将领说道:“国丈此言甚是,臣以为,此战必然是泰州!”

  “那么,此战如何?”皇帝问道,神色依旧平静。

  国丈看了他一眼,知晓自己这位女婿绝对在想着如何利用此战来削弱北疆,甚至想着,能否借着此战把杨玄灭了。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林骏击败杨玄。

  张焕说道:“北辽镇压舍古人败多胜少,但林骏出战,三战三捷!”

  “这么说,此人是难得的名将?”皇帝说道。

  “是。”张焕指着潭州说道:“上次他率军救援内州,晚到一步,却顺势夺取了泰州。宁兴那边是如何争斗的不得而知,不过,此后却任命他为泰州刺史,可见此人不但领军了得,就算是谋划朝堂也不差。”

  “文武全才!”

  皇帝看似有些羡慕,“此战胜负,谁能为朕分说。”

  “北疆,难!”一个将领摇头,“这条线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打别的地方,泰州要夹击。打泰州,别处会夹击。两难。”

  “而这一战是林骏面对北疆的第一战,哪怕攻打的不是泰州,他也不会留力。”

  平手,兴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但弄不好会败。

  “太急了!”

  杨松成摇头。

  皇帝看张焕,要他表态。

  “此战,臣以为,该缓缓。”

  这个表态有些滑头,但态度已经出来了。

  这一战,不该!

  至少不该在这个时候出击。

  皇帝看向赵三福。

  “北疆刚招募了两万新卒,不过新卒操练需时日。”

  赵三福的回答简洁明了,皇帝很是满意。

  王守那条老狗,还要留多久?

  皇帝看向张焕。

  “新卒的话,若是要用于面对北辽这等强敌,少说三个月以上,最稳妥的是半年。”

  张焕说的很客观。

  皇帝最后看向黄春辉,“黄卿以为如何?”

  黄春辉说道:“此战,北疆必胜!”

  皇帝的脸色微冷,“是吗?”

  杨松成微笑,“黄相公可有依据?”

  你总不能空口白牙的在朝堂上做出这等判断吧?

  张焕看着黄春辉,心想老黄今日肯来,多半是想了解一番北疆的现状,既然达到了目的,又何苦开口逆了皇帝的意思呢?

  黄春辉说道:“只因,老夫对他有信心!”

  那个年轻人,每当他决定要做什么时,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会义无反顾。

  “就这个?”杨松成问道。

  “若是三年前,老夫还能判定秦国公的谋略走向,三年后的今日。”黄春辉指指自己的胸口,“老夫也算不到他在想什么。仅凭这,老夫就断言,此战他必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