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四十三章 年根儿底下(2/3)

的瑶林仙境,宁波的天童寺,泉州的开元寺,厦门的南普陀,还有漳州的南山寺等等。

  “瞧见了吗?这还只是一半的路程,我这还有一张呢。”

  取景计划,杨婕导演之前在开会的时候,曾经说过,大致的计划就是先走东南,再奔西南,三月份出发,五月初结束。

  既然定下了“游”字的目标,那么每一集的景选在哪里,就需要去细细的寻找,只有找到了外景地,才能定下后面的拍摄计划。

  现如今不像后来,影视基地到处开花,不论什么时代的景物、建筑,都能在各个影视基地找到。

  现在的情况就是,啥也没有。

  《西游记》的故事从大唐到天竺,跨越许多省份,需要各种景色,外出采景的时候,需要把故事里的全部情节都记在脑子里,尤其是那些非常特别的地方。

  比如花果山、水帘洞,再比如小雷音寺、白骨洞。

  整个筹备组,包括导演杨婕的心里也没谱儿,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合适的外景地,只能根据故事里的内容,拟订一个大致路线。

  这路线不是根据唐僧当年所走的真实路线,因为毕竟不是拍摄《玄奘传》,而是要把全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最优美的、已知的、未知的名山大川,佛刹道观,风景胜地全部囊括其中。

  只有两个月,想要把这些地方全都走一遍,时间很紧,最重要的是……

  “就这么点儿经费,小顾,你说说,这……忒难为人了。”

  时间紧可以克服,大家多辛苦辛苦也就是了,可是钱不凑手,确实有点儿难办。

  吃的上面可以省,住的简陋些也能克服,但路费怎么省?

  靠着两条腿走下来,没有个三五年的都甭想走完。

  顾北看着李成儒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也知道会议总结是没法写了。

  “李哥,你跟我发牢骚也没用啊!事在人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也算安慰人的话?

  “不是发牢骚,困难就摆在那,别的都能克服,钱不够怎么克服,总不能走到半路没钱了,一帮人困在当地吧?”

  呵呵!

  这倒是个办法。

  真要是因为没钱了,困在某地,台里总不能不管不问吧?

  至少回京城的路费得给汇过来。

  “你现在着急有什么用,按照杨导的路线再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地方没必要去的,适当的删减一下,钱是杨导要下来的,有多少她心里还能没数。”

  顾北说着,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都整理好,放进提包里,今天晚上回家,又得接着加班了。

  “走吧!都这个点儿了,外面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回家吧!”

  “你请啊?”

  嘿,这个鸡贼。

  从单位出来,呼呼的西北风差点儿把俩人掀一跟头,裹紧了衣服,一步一步挪着到了车棚子,车是没法骑了,只能推着走。

  好在附近各种小店不少,有国营的,也有个人的,俩人寻见一家还亮着灯的,便闯了进去。

  呼……

  风忒硬,吹得俩人嘴都快木了。

  饭点刚过,店里也没有客人,柜台那边就一个老头儿支应着,瞧见俩人进来,连忙上前,一看这服务态度就知道不是国营店。

  真要是国营的,谁管你呢。

  而且过了饭点,还来添乱的,不把人赶出去就算不错了。

  “二位吃点儿什么?”

  顾北朝墙上的水牌子瞧了一眼,没什么新鲜东西,有饺子、面条,还有各种时令小菜。

  一人要了半斤饺子,一盘花生米,一盘肉皮冻。

  付钱,交粮票。

  “喝点儿?”

  李成儒犹豫了半秒钟:“那就喝点儿。”

  “再来半斤烧酒。”

  “好嘞!”

  老头儿吆喝一声,挑帘奔厨房了,这家店就他一个人,跑堂、厨师、收银员,还兼着老板,可谓一专多能。

  估计不是请不起人,而是不敢请人,这年头私人小店雇工,闹不好就犯了大忌讳。

  很快饺子和菜都上来了,肉皮冻吃着不咋样,顾北又土豪了一把,加了一盘酱牛肉。

  李成儒知道顾北手头宽裕,也就不虚让客套了。

  “小顾,我今个借花献佛,敬你一杯,表示祝贺。”

  顾北笑着端起小酒盅和李成儒碰了一下。

  今天下午开会前,顾北接到了通知,提前一个月转正,工资顺利涨到了45块钱,这也算是一喜吧。

  转不转正,涨不涨工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