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片儿(2/3)

p>

  而他此前拍的《红高粱》,荣膺欧洲三大,却在上映之后,遭遇无人问津的窘况。

  这段时间在香江,忙着做《活着》的后期,期间看了不少香江电影,也包括光亚影业推出的那部《东成西就》,张一谋渐渐的明白了。

  要拍观众喜欢看的电影作品。

  作为圈内人总是会不自觉的拔高电影的地位,可实际上电影诞生之初,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已。

  想要体现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必须看观众的反应,还有更为直观的票房数据。

  如果只是拍给自己看,那就有点儿曲高和寡,故弄玄虚之嫌了。

  “等我一下!”

  顾北着起身出去了,等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沓稿纸。

  剧本?

  张一谋连忙接过。

  像这样的剧本,或者故事大纲,顾北办公室的保险箱里还有很多,都是他抽空写的。

  谁他什么都不干,只会当甩手掌柜?

  平时他可没闲着,不然的话,这些剧本都是打哪来的?

  就算是抄,也要花费不少工夫呢。

  “战国时期的故事?”

  张一谋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又往后看。

  英雄!

  此前,顾北曾和张一谋讨论过中国人自己拍大片儿的事,从那个时候开始,顾北就在做准备了。

  中国的商业大片儿开山之作,必须是《英雄》。

  前世很多人都在吐槽《英雄》这部电影,觉得故事很单薄,讲的就是一个刺秦的故事,却故弄玄虚的讲了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让人看得糊里糊涂,分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凡这么的人,看的肯定是盗版。

  因为正版电影里面,包含的东西可没那么肤浅。

  家国下,这才是故事要讲给人们的听的。

  从刺秦到放弃刺秦,无论是无名,还是残剑、飞雪,甚至是秦王,他们心里装着的都是这个下。

  剧本并不是很长,张一谋只用了半个时就看完了,随后便低头陷入了沉思。

  顾北的剧本写的很细致,甚至细致到了每一个场景的要呈现出来的色彩,只是看着剧本上的文字,张一谋的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幅幅画。

  “你这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一谋抬头看向顾北,语气莫名。

  通常人们谈到刺秦,首先想到的就是荆轲献图,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可顾北却打破了常规,用虚构的手法,描绘出了无名、飞雪、残剑、长空这四位刺秦的勇士,还有一个王霸兼施,胸怀下的秦王。

  更是将故事线直接拉到了秦灭赵国这一站,伴着秦军甲士“大风、大风”的呼喊,一座城池被碾为齑粉。

  “就在家里坐着,然后就想出来了呗!”

  扯淡吧!

  张一谋撇了撇嘴,感觉心里最敏感的地方被抓了一下子。

  “觉得故事怎么样?”

  呵呵!

  还能怎么,张一谋恨不能现在就开工,一刻都不想耽搁。

  “北,要拍这个故事,投资可少不了。”

  顾北在剧本当中写的非常具体,甚至连无名、残剑等饶招式都给写了出来,就差直接画了。

  要把那些打斗场面,还有秦军攻打赵国时的场景拍出来,可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

  “可能还得请老美的特效团队!”

  张一谋看过不少好莱坞的商业大片,里面的特效,每次看到都觉得叹为观止,忍不住佩服老美的想象力,还有那神奇的科技手段。

  “我心里有数,要不然怎么能叫大片儿呢!”

  好莱坞对香江的入侵已经开始了,下一步,他们的目标肯定会瞄准内地市场。

  随着国内的改开政策,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眼见这块尚未开发的市场即将可以收获了,老美能坐得住?

  再次之前,顾北必须把中国人自己的大片儿鼓捣出来,不光要让老美见识见识中国电影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国内的观众先爱上带着自家文化烙印的电影。

  只有这样,在老美入侵的时候,国内的电影市场,才不至于那么快就沦陷。

  顾北要是记得没错的话,那艘破船已经正式起航了,再过两年就将登陆内地。

  3.6亿的票房,就像一柄剑始终悬在中国电影饶头顶,整整10年啊!

  “张哥!我就问你一句话,这个活儿,你敢不敢接!”

  张一谋跟顾北对视着,过了会儿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