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法》

第三百二十八章退兵(1/2)

  战争再度打响,在京城的五万汉军还未开拔,但在广惠的五万兵力已经迅速集结。

  蔡鲶以超强的办事效率,集结了军队和筹备了充足的辎重,足够陈寻入蜀后打上好几年的仗。

  因为在京城的汉军赶赴蜀国南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蔡鲶打算先派一支兵马,作为先锋,入蜀支援刘鼎。

  防止刘鼎坚持不到汉军,被刘焌提前消灭。

  蔡鲶手底下有一帮昔日的蛮族首领,山不岳、石求鱼、车无子等人。

  南惠省建立,王秦将这帮蛮族头目们全都派到了蔡鲶身边,帮助蔡鲶稳定南惠省的局势。

  虽然蛮族这个词,已经不存在了。

  在大汉土地上的子民一律成为汉人,但还是有些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服王化,偷偷逃回深山,聚众作乱。

  这是他们的天性,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

  对付这些人,王秦可不会心慈手软。

  蔡鲶贯彻了王秦的政策,在成为后军大都督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的这些蛮人生不如死。

  同时起到了练兵的作用。

  所以,当王秦旨意一到,蔡鲶就能迅速集结一支五万兵马,虽然刚招募不久,可进深山作过战,不能算是纯粹的新卒。

  山不岳、石求鱼听闻王秦决定出兵入蜀,又听蔡鲶挑选精锐,准备先发一军入蜀开路,于是赶紧来找蔡鲶,希望能担任先锋。

  二人都不是闲的住的人,战争才是他们生存的意义。

  “我的确有派先锋军的打算,只是不知谁能担此重任,毕竟我要镇守广惠,负责南方的稳定。”

  “而且派出先锋的决定,是我个人的意思,并不是陛下的主意,所以,如果进蜀后遭遇失利,我可就罪责难逃了。”

  蔡鲶一筹莫展的无视眼前两人。

  他可不会派这二人作为先锋,山不岳和石求鱼,有勇无谋,去了只会坏事,还是留在南惠省处理蛮族遗留问题比较好。

  山不岳和石求鱼见蔡鲶压根不理他俩,当场急了。

  “大都督,我俩向你保证,如果开路失利,愿以死谢罪!”

  山不岳、石求鱼立下军令状。

  “以死谢罪?要是折了,你以为你俩的脑袋够顶罪的?”

  蔡鲶摇头道。

  “……”

  山不岳、石求鱼无语,他俩自问,能力方面还算出色,怎么就这样让蔡鲶看不起呢?

  好得还是做过一方部落首领的人!

  执掌过十几万人的生死!

  就在蔡鲶拒绝二人的时候,车无子来了。

  车无子也想立功,所以来求蔡鲶给他机会,率军入蜀,为汉军开辟道路。

  蔡鲶了解车无子的韬略,知道此人不会说大话。

  有车无子指挥,先锋大军必定水到渠成。

  蔡鲶当即放下悬着的心,命车无子为先锋,而山不岳、石求鱼为副先锋。

  有了车无子的智谋,再加上山不岳和石求鱼的莽勇,开路之举必定成功。

  蔡鲶当即下令。

  命车无子、石求鱼、山不岳,率一万兵马,先行出发。

  蜀国与大汉有两处交界地带。

  第一,就是龙潭口和夔门。

  这是大汉西沧省与蜀国东川唯一的交界处。

  同时,亦是战略要地。

  只要大汉占据夔门,就能形成对蜀国的压制。

  夔门是东川要塞,蜀军防御严密。

  尽管蜀国出现了动乱,刘焌拥兵夺位,但夔门的守军却没有乱。

  刘焌在第一时间就派心腹接管了夔门,不给汉军可趁之机。

  第二交界,就是南惠省和南川,两地之间有群山阻隔。

  在几年前的战争中,朱繇派大军奇袭蜀国南川,硬生生的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后来两国罢兵休战,随着朱繇大军的撤去,蜀国人又将这条道路给封上了。

  蔡鲶计划,再次将此路打通,方便大军入蜀。

  车无子带着山不岳、石求鱼,次日就领兵出发,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开路行动。

  陈寻、杨明在准备一番后,率领五万兵马,迅速从京城出发,前往南惠省。

  刘鼎从天府逃出,原本身边还有上万人,可是等逃到了南川,就只剩几千人。

  文武大臣们,纷纷掉队失踪,对于他们的行为。

  刘鼎只有痛斥和谴责。

  患难见真心。

  只有在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