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法》

第三百九十七章勾心(1/2)

  赵国战场,拥有巨大兵力优势的武国,接连战败,整体战局出现崩溃,双方由对峙状态,变成武国被动,大汉掌握主动权。

  石井松带着曹伍陆一路逃到原石聪的大本营蒲州,在此休整。

  本来石井松想去夺回燕都,但考虑到聂正邦和韩德的合作关系,担心他这边去打燕都,后面汉军就追杀过来。

  到时,武军又会陷入两难之境,搞不好会被全歼于燕都城下。

  所以,石井松权衡利弊,退往蒲州。

  蒲州城,虽然比不上燕都雄伟坚固,但在赵国也算是一座坚城,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可以供应武军。

  面对失败,曹伍陆沉默了,他不知如何部署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对付汉军,武军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有效。

  本以为自己是个王者,来了中原将吊打汉国,谁知战局一开,成了青铜。

  曹伍陆的心里满是悲愤和委屈。

  就连一直对他恭敬有加的石井松,如今也常常给他脸色看,退守蒲州城这么大的事情,居然都不向他通报和请示,而是自己想好就做了。

  曹伍陆命人去传石井松来见,石井松却推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前来,这可把曹伍陆气坏了。

  这个老部下,现在越来越目无长官,竟然不听他的召唤。

  原因是什么,曹伍陆很清楚,决断失误,导致战局惨败,此事对他的威信造成了极大的重创。

  以至于石井松开始避过他,而自行决断。

  石井松整顿兵马,清点一番后发现,他的田横兵团只剩十万人了,其他的兵马大多战死,或是与大部走散,还有的成了汉军的俘虏。

  汉军虽说不杀俘虏,但对俘虏决不会宽容。

  所有的俘虏,统统被押解回汉国,从事最繁重的徭役,修官道、疏河道……

  这些事情干个三五年,这些武军俘虏差不多也就油尽灯枯了。

  当然,他们为大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对兵力的严重缺失,石井松下令从赵国本土征兵。

  赵国人自然不愿意参加武国的军队,替武国人卖命,经过几天时间的征兵,田横兵团只征得了几百人。

  这些人大多都是实在没有办法,纯粹是为了口吃的才来投武军。

  没有办法的石井松,只得下令抓壮丁。

  此举吓坏了赵国人,如今的赵国,朝廷形同虚设,连皇帝都失去了昔日的尊严和权势,许多地方官府开始自立,或是被起义军占领。

  整个赵国大地,乱成了一锅粥。

  面对石井松的抓人,赵国百姓只能举家南迁避难。

  当然,躲避石井松抓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争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

  放眼天下,魏国和沙罗打的不可开交,且魏国的政策是不接受难民,北方更糟,唯有南方的大汉,是可以避难的地方。

  王秦虽然在传言中,残暴、好战,但对待百姓还算不错,各种惠民政策不断,而且不像列国那般轻商抑商,为了发展,汉廷可以说是历代以来最宽和的朝廷。

  在以前,魏国是列国中经济最强的国家,不管是农业还是商业、手工业……都是最出类拔萃的。

  随着列国相争,赵国、蜀国的内乱,以及大汉的建立,各国的百姓以及各类人才,开始纷纷涌入大汉,他们为大汉带去了各国最先进的农耕技术、纺织手工技术等等。

  这些东西,在以前的旧楚时期,是不会接纳的,而且各国的人才和百姓也不会选择迁居江南。

  可如今,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去江南。

  对于不断涌进的百姓和人才,王秦是欢迎的,并且为了接纳这些人,特别出台了相关政策,用来安置这些人。

  战争,不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破坏了无数人卑微的生活世界,还将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黑志泽和宁中次的败北,对当前的武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石井松认为曹伍陆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他岁数老了,判断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无法适应当前的战局变化,根本掌控不了复杂多变的战场。

  石井松要架空曹伍陆,成为武军在赵国的军事最高指挥官。

  但宁中次、黑志泽虽然打了败仗,但争权夺利方面,却不是省油的灯。

  便是曹伍陆,他们都阳奉阴违,并不真的完全听从号令,何况是石井松,这个与他们平级的元帅。

  这些人真正只服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东英海。

  如果是东英海亲临赵国指挥,就是叫他们自杀,他们都不会违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