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法》

第四百五十八章咽喉(1/2)

  陇南。

  李太得知汉廷派了许平、韩德前来,心中不由得一慌。

  他早就听闻了许平、韩德为大汉的创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

  两人都不是简单角色。

  压力陡增,李太暗暗擦去冷汗,目光锁紧面前的陇南地图。

  这两人来了之后,会怎样发动攻势?

  李太开始换位思考,模拟汉军可能会发起的几种进攻模式。

  然后一一分析破解之法。

  一夜过去,李太精神憔悴,金袈、钟祥诸将前来议事,见李太这副模样,问道:“先生昨夜没有休息好?”

  李太扫了一眼众人,声音沙哑道:“汉廷派来了许平、韩德,陇南局势必将大变,我们有大麻烦了。”

  钟祥道:“许平,据闻此人是个阴谋家,最善阴谋诡计,王秦对其既是信任,也是提防,那个韩德,勇猛善战,有掌控战局的能力,的确不易对付。”

  金袈愁眉苦脸道:“咱们大魏,现在是四面楚歌,秦关失守后,举国动荡,连齐王都要亲自去夺回秦关,如果咱们陇南失利,大魏危矣。”

  李太道:“大汉吞并赵蜀,地盘、人口倍增,而人口是国力根本,我大魏现如今征兵的底线都放宽到了十三岁,你们可以想象,汉魏之战,我们的胜算能有多大。”

  战争的根本就是国力,国力的基础是人口。

  大汉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魏国,这意味着两国硬拼,如无意外,魏国必败。

  更何况,除了大汉,北面和西面都有敌人在进攻。

  这么强大的外力压迫,魏国根本挺不住。

  钟祥道:“那依先生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李太摇头叹气道:“尽人事听天命。”

  金袈又道:“我们现有大军二十万,不如全力以赴,趁许平、韩德未至,猛攻天棋关,如能夺取天棋关,则可扭转陇南局势。”

  天棋关地势险要,谁能占据此关,谁即可掌握主动权。

  这个道理,李太何尝不明白,只是汉军兵力也有十多万,现徐徐退到了天棋关附近,他若指挥大军急速前进,兵临天棋关下,一时半会也怕是攻不下。

  当初段飞明率几十万魏军,猛攻了大半年,折损了相当多的兵力,最后也还是功亏一篑。

  他自问临阵指挥,比不上段飞明,所以,强攻天棋关,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设想。

  与其做些不可实现的设想,倒不如脚踏实地的考虑防御。

  李太沉思道:“如果我推算不错,许平和韩德,一定会以一支劲旅为刀刃,直插我军心脏,剩余大军掩后袭来,与我军正面激战。”

  钟祥道:“上次我军与其硬战,可是没吃什么亏,甚至挫败了他们的锐气,打的他们节节后退,他们还想硬战?我们可不怕!”

  钟祥的话,引起众将的附和,大家都赞同钟祥的说法,对正面硬战汉军,丝毫不惧。

  金袈却苦笑道:“韩翼,不过一个二流统帅,那韩德,可是一流的,军队到了他手里,可比在韩翼手里要可怕的多!”

  李太点头道:“不错,韩翼、倪俊之流,更善冲锋陷阵,有韩德压阵,许平出谋划策,汉军的实力将提升一个层次,大家不可小觑。”

  汉军的对手,大多都是吃了轻视的亏,另外就是汉军的打法往往出其不意,攻势凌厉迅猛,所以才能将对手打的满地找牙。

  李太研究了所有汉军将领的战役,总结出了一个道理。

  要想打赢汉军,就得比汉军更出其不意,更胆大心细。

  要想挡住汉军,就得滴水不漏,密不透风。

  最主要的就是随机应变,灵活多动。

  这就要取决于统兵将领们的个人能力和判断力。

  很显然,魏军将领们,大多都太死板了,不具备随机应变,灵活多动的能力和判断力。

  这是魏军的一大短板。

  相比之下,汉军的将领就更加蓬勃,更具灵活随机的能力。

  在战场上,汉军更具优势。

  李太担忧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将领们,为魏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为了应对汉军的第二轮攻势。

  李太选择了坚清壁野,他将陇南所有城池的百姓、物资,全部迁往关内。

  他则选择在陇南和关内的咽喉之地,成仓,驻守。

  成仓是座小城,根本容不下二十万魏军。

  因此,李太将成仓扩建,并在外围设立辅城,形成犄角之势。

  成水华对李太的做法,虽有不悦,但他还是认可了李太的做法。

  因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