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臭不要脸(2/3)

现在已不在军旅中,为何今日是以戎装出现?

  还有王越所说的当值,又是何意?难道说京城左近将有战事发生?

  他所不知道的,是王越时刻留意,只等张周给出准确谶言,皇帝下令,然后他随时可以带兵前往西北准备来犯的鞑靼人决战。

  因为这是王越人生最后一次以军功得爵的机会,他比任何时候都斗志昂扬,可以说他时刻都把心中的弦给绷着。

  王越笑道:“西北尚未平定,草原狄夷仍旧有不臣之心,老夫不能松懈。”

  “是。”

  王守仁虽不知具体是怎回事,但也为王越这种时刻为家国而准备的情怀所感染。

  王越与他一同出了亭子,王越还要回京见张周,自然不能跟王守仁相处太长时间。

  “伯安,此番你备考如何?这次会试,能高中了吧?”王越关切问一句。

  王越之所以对王守仁备考很留心,是他觉得,只要王守仁中进士,以后就有机会调遣他到西北当差,这也是王越为将来西北安定所准备的一步棋。

  王守仁道:“三年中,时刻未敢松懈。”

  “好。”王越笑着点头,“年轻人,最有朝气,老夫最近也见了一位跟你一样有这般雄心的年轻人。哈哈,想来伱们会相见的。”

  王守仁很好奇这是谁,但他没好意思问。

  问出来,就显得自己小肚鸡肠,非要跟人争个高低一般,他是不屑于跟人比试的。

  王越道:“老夫听令尊提过,你从不以失败为耻,而以为失败沮丧为耻,这就是疆场上治军者的优势。老夫希望你将来能文武兼备,这天下的读书人,有你这般雄韬武略的,也的确是少见啊。”

  “多谢王老赞赏。”

  王守仁能以被偶像鼓励而为荣。

  “好了,你备考去吧,或在你贡院会试奋笔疾书之时,老夫也将完成人生最后大事,安邦定国不分长幼不分文武,或以诗文笔墨,或以弓马刀枪。共勉!”

  “共勉!”

  王守仁抱拳与王越行礼。

  他心中也升起无限豪情。

  ……

  ……

  王守仁目送王越骑马远去,仍旧不肯收回目光。

  家仆过来道:“少爷,夫人已在催促,说是再有几步路,就到京师。”

  “嗯。”

  王守仁这才收回目光。

  而此时他的夫人诸氏,已立在马车前等他。

  “相公已见过王老,可说是无遗憾了吧?”诸氏笑对丈夫。

  王守仁微笑颔首。

  先前与王越见面,令他心潮澎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惜我无法做到像王老那样,时刻为社稷担忧,心中总还是为文章家事而扰,心有旁骛。听王老的意思,来年开春之前,西北还会有一战,王老也会亲历疆场。”

  王守仁可是聪明人,即便王越没细说,但王守仁还是从王越的只字片语中把握到关键。

  诸氏道:“西北用兵吗?”

  “是。”王守仁叹道,“可惜我不知是怎回事,也不能问询,王老既不说,自然也不想让我对外人言。王老纵横疆场半生,唯一的遗憾便是那得而复失的威宁伯爵位,或许他也在为此做最后一搏吧。我入贡院,只能遥祝他马到功成!”

  ……

  ……

  王守仁进京,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对普通读书人来说,王守仁目前也不过只是个两次会试没中的世家子弟罢了,父亲再牛逼,儿子考不中进士,那也白搭,再说王华也还不是阁老或翰林学士,别人对王守仁的关注度,甚至还不如先前在京城南北比试过一场的张周。

  而当天。

  张周正在完成他在文坛的第二件大事。

  到北雍报到。

  这是他入京两个多月后,第二次到北国子监来,相比于上一次来国子监直接被人扫地出门,这次他来则明显高调了很多。

  “……那个就是江南解元,看来也不过如此。”

  “何等人物?就敢叫嚣文坛南强北弱?”

  “他今日是来挑事的吗?”

  张周这次来国子监,纯粹是被动的。

  因为他要按照萧敬给他的指引,把自己写好的文章等,送来国子监,以举贡的身份,参加这次所谓为他量身定制的贡生选拔考试。

  他刚进国子监大门,就被众人给围上。

  “张桃花,是你吧?”

  “桃花诗,不求功名者,何以要在车马前躬身?”

  当别人知道张周是来投自己“考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