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2/3)

p>

  结果一扭脸,皇帝就把张延龄给抓了?

  皇帝前后态度的反差有点大……

  白昂分析道:“会不会是建昌伯又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连陛下都忍无可忍?”

  以之前彭泉举报的事,下张延龄诏狱的可能性并不大,那只有一种解释,张延龄又犯事了,接连犯事之后令皇帝也动了肝火,这才将张延龄给收押。

  刘健摇头道:“最近参劾张氏兄弟的奏疏不少,但没什么新意,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事,若以此来下诏狱,的确是解释不通!”

  ……

  ……

  午门朝议。

  皇帝压根就没提张延龄,也是皇帝觉得“理亏”,毕竟是为了糊弄老天,说是把张延龄给下了诏狱,但其实就是给张延龄找了个新地方去住着。

  除了人身自由受一定的限制之外,连跟外间接触都不限,吃喝嫖赌的事仍旧不停滞。

  这他娘的叫坐牢?

  这比一般人在外面可自在多了。

  大臣们感念于皇帝“大义灭亲”,心中感动之下,也不好意思提了,其实还是有想出来颂扬皇帝这种不徇私包庇的伟大作风,奈何事发突然,很多人还没总结好拍马屁的词儿,事就没人兑。

  朝议结束之后,朱祐樘回到乾清宫,便从萧敬那得知了从昨夜到今晨,自己小舅子在北镇抚司那一顿闹腾。

  “……建昌伯带了四十多人进去,妾侍和丫鬟所住的地方不太够,只能临时给腾挪了几个院子,有的还在院子里搭了棚子……”

  萧敬也有点无语。

  奈何皇帝说了,这次牺牲张延龄的利益,要建立在皇后同意的接触上。

  张皇后的意思是,人可以送到北镇抚司,但绝对不能让弟弟受哪怕一点委屈,然后……

  就成这熊样了。

  “咳咳!”朱祐樘听到这里,心里已不是个滋味。

  萧敬还在火上浇油:“……昨天又安排了两个班子,一个是戏班子,还有个是从教坊司来的,六七个乐籍的女子……都在北镇抚司内过夜……”

  “行了!”朱祐樘实在听不下去,直接打断了萧敬的话,“被这一闹,北镇抚司这般乌烟瘴气,被人知晓,朕还有何威严?”

  萧敬低着头。

  果然这种事容易被人迁怒。

  事是我办的,虽然都是按照陛下的吩咐办,但没合皇帝的心意,那就是我的过错呗?

  可问题是,既要让张延龄满意,还要让陛下和皇后都满意,根本没那种可能。

  现在能把那活祖宗给押进北镇抚司,让世人以为陛下您公正严明,已经不易了,还想怎样?

  “把他带的人,都给他撤了!”朱祐樘道,“别让皇后知晓便可!”

  萧敬请示道:“都撤吗?”

  朱祐樘琢磨了一下,摇头:“留几个,吃的和用的不缺他,剩下的哪来的送回哪去!”

  又给萧敬出了个难题。

  无论是人或者东西,都可以归到“吃的”和“用的”两方面,那到底该送多少回去,总该给定个标准吧?但皇帝不给定标准,这裁量权又落到干活的人头上,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正说着,戴义从外进来,手里还拿着刚从通政使司过来的奏疏。

  “说!”

  朱祐樘正在气头上,对戴义的态度也没那么好。

  戴义道:“陛下,两件事……清晨刚入城的战报,说是偏头关周边惊现大批的鞑靼骑兵……”

  “哦。”

  朱祐樘先点头应了,然后呼一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来了吗?”朱祐樘很激动。

  “来了!”

  戴义内心也很澎湃。

  这代表着,张周所预言的二月里那场鞑靼倾巢而出的战事,马上可能就要打响,接下来就可能是进入弘治年间之后,大明在西北战场最有可能取得战果的一场会战。

  “就在偏头关是吗?”朱祐樘又确证了一下。

  “是啊陛下。”戴义回答也很确定。

  “好,好,朕将王威宁布置在偏头,看来此战获胜有望,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落到点子上了!”朱祐樘高兴到拍了好几次桌子。

  似乎这是他朱祐樘彰显武功的最好机会,这一战若是成功,那对他朱祐樘的名声影响可就太大了。

  “陛下,还有一件事……”戴义趁着朱祐樘高兴,又提了一句。

  “说!”

  朱祐樘正在兴头上,就算跟他说点糟糕的消息,他也不当什么,“是有关会试吗?今早,应该开考了吧?”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