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加官晋爵(3/4)

可免。

  几人往前凑了凑。

  等看到那张地图,他们会觉得头晕,没学过地理的,乍一看到这种东西,会觉得跟天书一般。

  随后张周在上面指点了几个区域,并以距离对比等事稍微一注释,在场六名大臣又全都变得“秒懂”。

  “宁远的地势很特殊,从这里追出去,最多不过四五十里,就会遇到山峦等,必须要回撤。”张周道,“如此看来,战果多都发生在宁远城下,想再做进取,除非是带兵进击草原。”

  李东阳又抛出先前的问题:“那在你看来,是否应该令我大明边军收复草原呢?”

  张周一听就知道是在试探自己,他笑道:“也不是不可!”

  李东阳瞪他一眼。

  好似在说,你小子,给你个杆子你就往上爬是吧?

  朱祐樘则很认真问道:“秉宽,你觉得眼下派兵进草原的话,胜算几何?”

  “陛下……”刘健又想去给皇帝的头脑降温。

  张周道:“陛下,所谓的胜算,应该局限于一时一地,不应该是总体战局,目前来看进兵草原仍旧是弊大于利,且我三军目前所配备的新炮较少,下一步臣要拿出来的新武器,还在研制之中,目前还不能派上用场。”

  “对对,是该如此。”

  朱祐樘先前似乎对于出兵草原还满怀期待,但听了张周的话,瞬间又觉得不出兵才是正确的。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他们似乎都看出来,现在的皇帝就好像没有主见一样,完全是被张周牵着鼻子走。

  可问题是……他们还没法去提醒皇帝这么做是错的,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张秉宽这小子真是有点邪乎啊,偏头关一战有王威宁就算了,你用名将取胜不叫本事,但宁远用的可是一群虾兵蟹将,居然还能取得大捷?

  朱祐樘道:“朕的意思,是准备调拨钱粮,多督造一些神威远炮,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刘健道:“陛下,此等事是否应该在廷上商议?”

  张懋则笑呵呵道:“利国利民的事,难道朝上,或是内廷,还会有人反对不成?”

  这下倒让刘健无言以对。

  不管造火炮的成本如何,但从这火炮在宁远一战所发挥的功效来看,造是必然要造的,就看造多少,这既取决于大明富余的财力,也要看张周这个设计师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上周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造炮也无从谈起。

  朱祐樘对此,也不打算跟大臣做详细的商议,他说要造就真的造。

  如张懋所说的,这种事你们大臣难道也要找理由来反对?

  “朕的意思,造新炮的事,由秉宽来负责,朝廷并不干涉他如何来造,按照造价,朝廷从他那边收购回来便可。”朱祐樘提出自己的意见。

  “陛下……”

  这下就连张懋都觉得,皇帝这简直既是在给张周送权,又是在送钱啊。

  其余几名文臣,自然是要一齐反对的。

  戴义则从旁解释道:“所用的工匠,也都是朝廷中人,该怎么造,由张先生调度,造价方面自然也会核算,张先生也未打算将炮挪作他用,工匠一概不得出京师,朝廷若不用张先生……光是铸钢一事,朝中便无人能完成。”

  谢迁笑道:“意思是,这天下之间,除了这位张状元,他人都无法完成?哪怕是有他教导都不成?”

  朱祐樘道:“谢卿家,你是对此有所反对吗?”

  “臣……不敢。”

  谢迁本来还想继续质疑两句。

  但听皇帝的口气都不对了,他见好就收。

  “从威武天火药,到神威远炮,都乃是张卿家一手所制,他的作用在偏关和宁远两战中,是无可替代的,朕本就将偏关一战的功勋给他记下了,如今朕要给他赐爵位的话,几位卿家可有异议?”

  朱祐樘也不含糊。

  偏头关一战你们还觉得,王威宁的战术运用功劳更大,张周只是辅助作用。

  再加上当时张周还只是个举人,没有过多参与到那一战的大讨论中来,你们还不信任他。

  现在他都已是进士,接连两场功勋,赐个爵位总不过分吧?

  “臣附议。”张懋先表达了意见。

  但怎么听,张懋的口气都带着酸溜溜的意思。

  之前他要跟张周联盟,是觉得跟张周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一个文官一个武勋,各取所需之下是不会有何矛盾的,但若是张周也得了爵位,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但在这种境形之下,张懋又不得不站在张周一边。

  马文升在关键时候,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没理由去反对。

  刘健道:“陛下,功勋之事本该在朝堂上商议,且无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