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三十八章 孰功孰过?(3/4)

大臣的面,问一旁的戴义。

  戴义先抬头往张周那边看了看,微笑道:“回陛下,之前李广在京中曾造过一座宅邸,处于城北,风水倒是极佳,或可赐与张先生。”

  “嗯。”朱佑樘满意点头,“此事便如此定了。”

  好家伙。

  在场的大臣心里都在暗呼。

  本来都觉得张周像李广,现在皇帝也不遮掩了,没错,朕就是把他当李广二号,而且是李广加强版。

  李广的宅子赐给他住,你们有意见?

  朱佑樘还补充了一句:“若是风水方面,有不适合的地方,可以让张卿家自行去改动,只要不超过王爵之规则,一切都当配合之。”

  “是。”戴义笑着应了。

  看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之前李广引玉泉山的水到他的宅院前,形成小的人工河流,一堆人非议说这坏了大明的风水,但现在皇帝却说明,如果这都不能让张周觉得满意,还可以让他继续强化一下,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张周住得舒服。

  ……

  ……

  张周立在那。

  得了宅子的赏赐,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而且李广那宅子他在抄家那天就去过,的确是羡慕得很。

  那大宅子,家里能住个上百号人了,那还是在京城之内的富贵繁华之地,可不是城外的宅院,价值自然不菲。

  可真被御赐到自己手上。

  张周就要琢磨一下周围人那异样的眼光了。

  不过再一想,这群人早就把自己跟李广划等号了,有必要在意他们怎么认为?现在只要在意皇帝怎么认为,以后在意一下太子怎么认为,那就足够了!

  “陛下。”马文升走出来道,“如今辽东一战已结束,不知该以何人继续总制辽东军务?先前的右佥都御史张玉,不知该如何论处?以及辽东军务等事,涉及到宁远地方的,也该有所决断。”

  大概的意思是。

  宁远的战事结束了,之前派一堆“强龙”去压着“地头蛇”,事情也该结束了。

  如果再把朱凤他们留在宁远,只怕下一步就会为了军功犒赏的事,形成京派和地方派的争斗,闹大点就有可能出现哗变。

  主要功劳在朱凤身上,加官进爵的也是朱凤他们,可打仗的事是由地方将士干的,任良他们就算明知道自己出力不多,但在论功请赏的时候看到别人加官进爵而自己得到赏赐很少,心里能平衡的?

  朱佑樘道:“朕本来也该提及安边伯、建昌伯和平江伯三人的功勋之事。”

  之前说了半天,都在提张周的功劳。

  现在皇帝也好像想起来,这场战事的主要执行人,是这三位。

  本来功劳也是他们三个的。

  但为什么……今天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应该先赏张秉宽?

  “安边伯带兵出征,有勇有谋,执行张卿家的意见可说是非常彻底,此战功劳巨大,朕准备加封他为安边侯,赐世券。”

  “至于平江伯,亲自领兵追击,斩获颇丰,但其在偏头关一战时有过错在身,也算是功过相抵,勋爵便不动了,加俸禄到一千四百石,调他往延绥,接替成国公,为延绥总兵官。”

  朱佑樘此时好像终于看出来,成国公朱辅在没有张周耳提面命的情况下,就是个熊包。

  皇帝眼中,朱辅连他儿子朱凤都不如。

  所以这次陈锐在辽东证明自己之后,皇帝马上调他去延绥,把最近遭非议颇多的朱辅给替换下来。

  陈锐也算是……用战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重振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就算只是加俸禄,以后在军中也可以扬眉吐气了。

  但“陈凉酒”的名,估计一时半会抹不去,除非……王威宁早点嗝屁,不然有王威宁在,无论是“陈凉酒”还是“朱缩头”,都会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王越也是大明在西北的军将中,唯一一个有能力跳脱开张周自立门户也同样可以震慑草原的人。

  王越也很识相,明明可以脱离张周,却更愿意跟张周绑定,这就叫觉悟。

  “至于建昌伯。”

  朱佑樘终于又说到了在场文臣和武勋所在意的一个人的事迹。

  先前皇帝赏张周时,没人出来反对,是因为他们觉得反对不了。

  但现在若是皇帝要轻易给张家老二加官进爵……看我们不把他给参到体无完肤!我们可是清楚记得,这混小子是戴罪去的西北,后来调辽东。

  戴罪立功不惩罚他就算了,还想赏赐?

  “……建昌伯此战,也证明自己不孬,有勇气为大明立下功勋,甚至还亲手斩杀一名敌寇,令朕刮目相看。”

  “但他先前为祸地方的罪过很大,这次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