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四十二章 骁勇善战,长袖善舞(1/4)

  翌日早朝。

  当天朱凤和张周都列于朝班之中,武勋也似乎因朱凤的回京而格外昂首挺胸,随着朱凤回来,有关“研武堂”的事也要正式落实。

  “……朕已着令让地方几名军将到京,如今尚未到,但在京军将或勋臣,皆都可随时候命。这两日内,让张卿家和朱卿家二人,前去点校,并做初步的演示。以朕先前所定,每一班所学期限为三月,若所学无成则不以神机营职官充当……”

  朱祐樘的计划,看起来已经很完善了。

  张周这里学习,不是说你学完了就能拿到“毕业证”,而是要通过考校。

  毕业之后官职也不提升,不然的话会被文官参劾说是张周以此有了实权而谋取私利云云,所施行的方法就是谁把火炮、硝化甘油、火铳等技术学回去,谁就能充当神机营的将官,以后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

  在大明,神机营可是支特殊的军队,就算没有张周的新火器加持,也不是谁想在神机营供职就能去的。

  眼下再有了新武器,那谁领神机营谁就近乎以后可以成为皇帝的股肱,无论是有爵位在身的勋臣,还是那些军将,还不抢破头?

  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若以学有所成论,何人定以规格?以此来定谁人军中职位如何,只怕会有任人唯亲之嫌。”

  就差说,陛下您这是在纵容张周培植私党。

  朱祐樘道:“李阁老,敢问一句,若学无所成,那还学来作何?不该有学成的标准定下?还是说,你们觉得学成之后便应该回归原职,却连火器都沾不到,不该学以致用吗?”

  皇帝其实理据还是很充分的。

  让那些人来学火器的使用方法,学完了打发回原职位就职,可能连火器都接触不到,那还让他们来学什么?

  学个无用功,回去把毕业证束之高阁?

  李东阳继续道:“或可以如今神机营中军将,研习有关炮战之法,事难之处或可迎刃而解。”

  文官也是有主意的。

  陛下您想把一些特别的人物,派过去跟张周学习,学成了让他们带神机营,这属于私相授受,还容易让张周培植亲党。

  那就不如我们以原有的神机营提督、军将等去进修,这样我们就没意见了。

  朱祐樘冷冷道:“朕已有定案,谁去学谁不去学,并不由张卿家自行决定,而是由朕划定人选。莫非诸位卿家连此都有意见?”

  李东阳神色多有无奈,往张周那边看看之后,却也只能无奈退回去。

  ……

  ……

  张周虽然列于朝班,但当天他没有发言。

  倒是朱凤还出来讲了一段有关辽东之战的情况,却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说明了一下如今朵颜三卫已经退走,仍旧有再犯的危险。

  张周听到李东阳的劝谏,突然觉得,其实自己还是个文臣,很容易站在文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也觉得李东阳的提议本身很正确。

  皇帝开个研究火炮的军事学堂,却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调遣人去学,学完了就把这些人用在机要的军营和职位上,这还能说研武堂只是个边缘衙门?只怕是朝中勋臣和军将人人都想进来,以获得皇帝的关注。

  偏偏选拔标准,还不透明。

  意思是,皇帝让谁来就让谁来。

  但其实除了第一批的人员中,有皇帝自己钦点的之外,其余的更多是由都督府举荐,或者是张周来选定。

  如此一来,其实就等于是形成了跟文官抗衡的体系,这才是文官所紧张的。

  张周心想。

  老李啊,你是谋略很深,但问题是伱能看不出,皇帝就是想任人唯亲吗?

  你们文官把皇帝的权力压了下去,现在皇帝想靠研武堂来翻身,正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你抗争也白搭。

  再说了,谁先学会了新火炮、火铳等火器的运用,就相当于掌控了这时代最先进的武器和战法,皇帝上来可能会让那些不太亲近的人来具备这种实力吗?难道不怕这些人造反的?

  皇帝在研武堂的事情上,搞一点任人唯亲的事,也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你们还反对个啥?

  ……

  ……

  朝议结束。

  一切都在往预定的方向发展。

  文官对研武堂,或者说是对武勋体系,目前近乎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乾清宫内。

  张周和朱凤立在殿下,而朱祐樘则很热情从案桌后走下来,跟张周和朱凤做近距离的接触。

  “知节,朕许久没见过你,看你去打了两场仗,跟以往还是多有不同,更雄姿英发,更有一股韧劲了!”

  朱祐樘用手捏着朱凤的肩膀,似乎是要试试他的臂力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