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朝堂秩序为先(3/4)

靠皇帝的信任,再就是他们在治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就是他们的人脉。

  之前张周光有信任,身边没人,张周再牛逼,皇帝也不可能以张周替代整个朝堂。

  但若是张周身边有了一群能人,这群人甚至隐约可以取代刘健他们,那时就算刘健等人还身在其位,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一股新兴的势力会崛起,到时传统文官也会有很多人跳槽……

  到那时,谁是“正统文官”,就另当别论。

  谢迁笑着问道:“那你们说,让克勤去南京,是秉宽自己提的,还是陛下提的?”

  “嗯?”

  刘健和李东阳也都对这问题产生思索。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程敏政回朝,去到南京当掌院学士……但把程敏政调去南京这回事,是出自皇帝还是出自张周的提议,却是个很关键的“线索”。

  李东阳皱眉道:“于乔你所言极是,若此事真为张秉宽主动提出,那或是他主动跟我等示好,表明他并无结党之意。若为陛下提出,是为陛下要限制张秉宽有结党之倾向……正反对我等,还是有利无害的。”

  “嗯。”刘健点头。

  这一分析。

  如果张周要玩个大的,在朝中自成一派,把落难的程敏政拉进自己团伙里,简直是如虎添翼。

  朝中同情程敏政的人太多了,程敏政能给张周带来的影响力,可不是一个林瀚能比的。

  但程敏政偏偏要被调去南京。

  这说明什么?

  张周还是把自己当成传统文官来看,没有跳脱出这个范畴。

  谢迁又笑道:“那有没有可能,他这只是故意放低身段,等将来……”

  李东阳横他一眼道:“于乔,也难怪他人总说你嘴上没个把门的,翻来覆去在说的都是你。至少到现在,张秉宽还在翰林院中,修书之事利大于弊,那就够了!至于将来如何,你说得准吗?”

  “是啊。”谢迁还在笑。

  李东阳道:“却还是觉得,他若是去了都督府,或许我等便不必如此烦忧。那时……更直接了当一些!”

  不管那时张周是不是更牛逼。

  但至少“泾渭分明”了,张周成为武勋,跟文官就成了对立的。

  以后不用考虑什么拉拢还是排斥的问题,直接干就是了!

  现在倒好。

  把张周留在翰林院,不管张周好坏,进退都需要他们过多去操心。

  连李东阳都觉得,要控制张周比让张周去都督府,更难!

  ……

  ……

  端敬殿。

  “张先生,你可太牛逼了。一部书你自己就修出来了是吗?多少字?有四书五经多吗?给我好好讲讲!”

  张周还在给朱厚照讲课。

  朱厚照听说了张周牛逼到自己编写了一本书……主要是刘瑾等人帮忙吹的牛逼,然后朱厚照又对张周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张周道:“重点不在字数多少,在于立规则,考证之事你以为那么容易?”

  “啥意思?”

  朱厚照发现自己脑袋瓜又不够用。

  刘瑾笑道:“张师大概的意思是说,字肯定比四书五经多多了,您想啊,张师写武侠的话本,一晚上都能写不少,那用几个月才修出来的书,字能少了吗?”

  “对对对,老刘,没想到你还挺有脑子的。让本宫刮目相看啊。”

  “殿下谬赞。”

  张周在旁边皱眉,看着这对主仆那在商业互吹,脑袋也挺大的。

  这小子别的没学会,但敷衍恭维的套路,学得很快,好像跟着什么人就喜欢学什么事,人还没长大,却把成年人那种套路和敷衍先学去了。

  “太子,上课了!拿出书本!”

  张周不想废话,要行严师之举,连戒尺都拎在手里,准备好好授课一番。

  朱厚照道:“你还没说修书的事情呢,那么多字,你是怎么写出来的?还有以前那些武侠的话本,都是从何听来的?为何以前我都没听别人讲过?喂……你要干嘛?别拿这东西吓唬我!”

  “我能通晓未来,我把未来的书拿到现在来用,不行吗?”

  张周拎着戒尺走到朱厚照面前,用戒尺指了指书上的内容,“给你半个时辰时间,把这两页全背下来。我出去一趟,回去检查。背不上来的话……”

  “你啥意思?你自己跑路,让我在这背?”

  “哼!不背,回来有你的受!你自己掂量!”

  张周只是来给朱厚照布置作业的,一会还要去见周太后。

  他也发现,但凡自己进个宫,就挺忙,好像所有人都想着让他去,总有事非让他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