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七十一章 总制宣大军务(2/4)

/p>

  “三千。”

  李东阳也没遮掩。

  先前戴义过去跟内阁通知,所说的都很详尽了。

  九边各处各调多少人,都是有比例的,不是说哪一镇想多过去几个人就有机会的。

  连内阁都知道,如果是让九边各镇自己选择调去宣府演习的人马,各镇非超出比例调拨不可,不为别的……就在于现在火炮被吹得神乎其神,大明边军将士谁不想有阶级上的突破?

  去宣府演兵,跟着张周演炮,怎么看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就好像先前研武堂第一期学员一样,那些勋贵一个个眼高于顶的,还不是都抢着去当学员?

  李东阳道:“若兵部没什么反对,或在明日朝上,陛下就会布置下去,到时……再想反对可就难了。”

  马文升问道:“先前刘阁老曾说,让张秉宽去西北,或也是不错的选择,他没跟你说过?”

  李东阳皱眉。

  眼看《大明会典》就要成书,按照君臣约定,张周马上就会晋升为侍读学士,这节骨眼让张周去西北领兵,其实也是好事。

  马文升叹道:“就看陛下给他何等官职。如今想来,以他为都督府勋臣的身份去,好过于留在翰苑或六部……”

  李东阳继续沉默。

  张周现在怎么说也挂着“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武职官衔,还有“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的文职官衔,如果让张周去宣府治军,至少也会给张周宣府巡抚的官职,到时也无非是像王琼那样,直接在郎中官职上加个右佥都御史,但似乎皇帝又不仅仅局限于让张周去当个宣府巡抚。

  大明的宣府巡抚,更多是负责过去治理军饷的。

  皇帝可能是想让张周当三边总制,或者是宣大总制。

  就看皇帝怎么协调张周跟秦纮之间的关系了。

  ……

  ……

  翌日奉天殿大朝,张周就没去。

  朱祐樘在朝上,直接把张周所提出的,在宣府演炮的事,当众宣布。

  当朱祐樘说明,这次只是去沙场演兵,以二百门火炮没事拉出关塞溜溜,放完炮就回来,以战代练的时候,现场这群官员也是面面相觑。

  张周这个提议……不能称之为大胆,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马行空。

  张懋走出来道:“以神威远炮和重炮的威力,鞑靼各部族在不确定目标是己方的情况下,必定不敢轻易靠近,是防止成为大明新炮的靶子。到时只怕宣府周边几百里,连鞑靼人的牧民都见不到!”

  “哈哈哈……”

  在场的武勋乐不可支。

  文官那边则灰头土脸。

  朝堂上又成了文臣和武勋对立的场面,武勋突然感觉自己腰板硬了,就在于大明要主动出击了,而且靠那二百门先铸造出来的火炮,大明武勋就可以重振雄风。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有些事朕也不想藏掖,其实张卿家在宣府演炮还有个目的,就是借助演炮之势,将张家口堡东北之处的铁矿矿场,给拿下,并以此来开采铁矿石,就地铸炮。”

  “啊?”

  这下不但是文臣哗然,连武勋这边都没想到。

  去开空炮,居然是为了铸造更多的炮?

  工部左侍郎曾鉴走出来道:“陛下,未曾听闻张家口附近有铁矿。”

  朱祐樘没好气道:“秉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说那边有铁矿,难道是为了哗众取宠?”

  被皇帝这一说,现场直接就炸锅了。

  很多大臣义愤填膺,觉得皇帝是在宠信奸佞,听信谗言。

  而武勋那边则在惊讶中议论,这位张侍讲果然是不一般的人物,借着演炮去抢铁矿场?皇帝把铁矿开采权给他,能这么明目张胆以权谋私,还说给皇帝知道,皇帝再告知大臣……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变现呢?

  要是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来个上知天文下知风水,直接能找出矿脉所在,那岂不是说……发达了?

  “安静!”朱祐樘厉声道。

  现场文官这才停止了私下的议论。

  朱祐樘道:“秉宽他一心要为朝廷铸炮,并改进火器,以此来奠定大明在西北的地位,朕准备以其为总制宣府、大同、偏关等处军务,顺带让他提领紫荆、倒马、居庸内三关防务,以宣府为基础,随时出兵于草原。不知诸位卿家有何异议?”

  文官一个个面如死灰。

  果然是想把张周提拔为西北治军的文臣,给宣大总制的职位就算了,连内三关都交给张周。

  皇帝这么做,简直是在“任用奸佞”。

  张懋道:“张周虽然从未踏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