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成在他,败在朕(2/4)

军”的。

  说是对马仪放心,但该有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当天张周也马上写了上奏,连夜传往京师,也好让朱佑樘知道此战的详细计划。

  翌日上午,这份计划书便已摆在朱佑樘面前。

  戴义和萧敬等人都是噤若寒蝉的样子,因为他们提前并不知道张周要突袭威宁海的事,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是否知晓。

  但他们也明白,但凡是张周的主张,哪怕是完成这种来回近千里的突袭,皇帝也会完全支持的。

  “陛下,随同一起送来的,还有宣府巡抚马中锡乞归的上奏,他说年老体迈无法承担治理宣府的重担,还说最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

  戴义说此话的时候,也在等着皇帝发威。

  张周说要出征,马中锡作为张周的头号部下,居然说要请辞。

  这么不配合的事,不是找麻烦?

  果不其然,朱佑樘闻言后厉声喝斥道“大战在即,他却想要抽身事外?难道他心中所谓的公义,比大明边疆的安定还要重要?此等时候他若走了,让谁来接替他,治理后勤、军饷等事务?”

  戴义道“张先生身边或也有能人。”

  “你是说唐寅之流吗?都嫩了一点,除非让王琼去,但偏关的防备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朱佑樘大笔一挥,“请辞的事让他暂时不用想了,此战结束之后,不管胜败,他想去哪去哪。朕绝不会拦着他!”

  正说着,门口有小太监进来。

  萧敬过去对接过,回来后说道“陛下,三位阁老,还有马尚书、英国公已在殿外候见。”

  西北有战事将要发生,朱佑樘不像他老爹,更多时候还是想问问朝中正统文官的意见,他也不想跟朝中大臣的关系闹得太僵。

  ……

  ……

  乾清宫内。

  张周上奏的详细出兵计划,在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和张懋五人之间传阅,朱佑樘神色平静,也没着急让他们给出意见。

  以朱佑樘的估算,这群人除了张懋之外,大概上来都会反对。

  但在几人传阅结束之后,由马文升打头的发表意见中,却没有按照朱佑樘料想的路数来。

  马文升道“若火筛中帐的确在威宁海以北,从兴和出兵绕大青山出兵也无不可。但只以三千骑兵突袭,或有陷入重围之可能。威宁海周遭,并非只有满官嗔部一部,以往威宁侯出兵时,也是趁着风雪昼伏夜出,三百里路不到却潜行二十日方抵达。”

  朱佑樘皱眉道“马卿家你是觉得,秉宽的出兵计划太过于张扬,很容易提前泄露了风声?”

  马文升也没想到皇帝这么直接,但他就是这意思。

  人家王越奇袭威宁海,白天藏起来晚上行动,从大同镇出兵走了二十多天才到威宁海,结果你却想从宣府出兵,多走近二百里路却想三五天抵达,就没见过你这么突袭的。

  你这是怕别人不知道吧?

  张懋道“陛下,以老臣所知,如今大青山一线并无狄夷活动的迹象,或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谢迁笑道“英国公,草原地势不同于大明,很多地方都是几十里内一览无遗,大张旗鼓的出兵,还想掩杀敌后,只怕过于理想。”

  这边朝堂上便先争了起来。

  本来戴义也想出来说两句,却被朱佑樘伸手打断。

  “几位卿家,若是秉宽真算准了,火筛的中军大帐的确是在威宁海,那在诸位看来,他的出兵计划应该是可行的。只是细节方面需要再行推敲,是这意思吧?”

  朱佑樘其实并不想跟这几人探讨可行性。

  他更多是在例行照会,把事跟你们说了,提前让你们知道,显得朕对你们倚重,而不是说朕就非要听你们的意见把此事给叫停。

  西北的军政更多是将帅以实际情况来自行决断,就好像王越出征威宁海,也只是跟汪直商量,甚至连同行的保国公朱永等人都没有一同参与,皇帝凭什么什么事都要跟大臣做商议?

  刘健等人都看着马文升。

  此等关键出兵之事,连内阁似乎都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就看兵部怎么来定性这次的出征。

  马文升道“回陛下,是如此。”

  “那行了。”朱佑樘道,“在秉宽走之前,就跟朕提过,要是出兵草原,是有两种方案的。”

  马文升等人一听,好家伙,陛下你都跟张秉宽提前商量好了,居然还装模作样跟我们来商议?

  朱佑樘继续道“要么稳扎稳打,数十万兵马分几路,日行多不过四五十里,步步进逼草原,将鞑靼人赶出河套。”

  “除此之外,就要出其不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