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九十四章 事不由己(3/4)

就不能让他继续留在朝中祸害我们。

  就是要让他当武勋,让他进都督府,甚至是留在西北。

  大不了西北的军务我们就不多过问,让他折腾,但只要让他远离朝廷,跟皇帝保持距离,随着他功劳日渐增大,君臣的嫌隙起来,那他对于朝事的影响力自然就弱了,甚至不用我们出手,他张周昙花一现人就没了。

  刘健摇头道“一两年内,还是不要去想了。看陛下如何安排吧。”

  以刘健的意思。

  现在事还是在朱佑樘掌控中,看皇帝想怎么用张周。

  谢迁则喋喋不休道“西北边事未靖,留他在西北又如何?自古用兵擅伐谋者,比比皆是,有几人有好下场?”

  李东阳道“若他只是用兵有奇谋者,或可如此,但陛下对他的信任又何止用兵?于乔,此事不可勉强,如刘老所言,凡事站在陛下一边,不加意见就是不给添乱,总好过于自取其辱。”

  “哼!”

  谢迁还是显得很不甘心。

  主要是张周的崛起,太不是时候了。

  如果他谢迁是首辅,或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关键是他还在事业上升期,却是碰上个不讲理的张周,那岂不是说,谢某人上升的渠道就这么被封死了?

  ……

  ……

  乾清宫内。

  萧敬小心翼翼把带过来的战报,放到了朱佑樘面前。

  朱佑樘抬头看了看萧敬,再看了看旁边的戴义等人,每个人眼神中都透露出激动之色,朱佑樘微笑着点点头道“好。”

  刚才萧敬只说获捷报。

  而且是大获全胜,具体战果如何,萧敬没细说,但朱佑樘知道,他的秉宽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杀多少?”朱佑樘不急着问所有细节。

  就好像是开牌一样,一张一张开。

  多享受一会这种愿望达成现实的喜悦。

  萧敬喜滋滋道“三千多。”

  “哦,少了点哈?”朱佑樘心里已经乐开花,却还非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但脸上的笑容明显已经遮掩不住。

  戴义笑道“是啊陛下,是少了点,但谁让不是张先生亲自上阵的?打点折扣也没什么。”

  “嗯。”朱佑樘笑着点头。

  好像君臣互相吹牛逼和找安慰方面,都能达成一致。

  “俘虏多少?”朱佑樘继续开牌。

  萧敬这次喜色上升,伸出手指,先比了个一,再比了个六。

  戴义在旁问道“一千六?”

  朱佑樘道“杀都杀三千了,威宁海是火筛的本部所在,只俘一千六就有点说不过去……但也不会是一万六吧?”

  萧敬惊喜道“陛下所言极是,正是一万六千三百多……顺带还加上大牲口两万余,小牲口七万余……”

  “哈哈,是吗?”朱佑樘这次已经彻底忍不住了。

  戴义在旁学着朱佑樘先前的口吻道“威宁海有那么多人吗?”

  “也是。”朱佑樘敛起笑容,“王威宁奇袭威宁海,俘虏不过百数人,这再多,到千把人也是大功。只派三千,杀了三千也罢,怎还俘回这么多?”

  萧敬笑道“都是张先生的火药和火器建功了。”

  “哦,那朕可要好好看看了。”

  朱佑樘这才伸出手,把面前捷报打开。

  此时戴义和陈宽、韦彬也凑过脑袋,想一起看看。

  当看到上面对于战事的详细整理,尤其是看到三千多杀敌也不过是保守估计,毕竟有很多鞑子是被直接炸到四分五裂尸骨无存的,还有两场战事的详细经过……朱佑樘长长舒口气道“还不够啊。”

  旁边几名太监都觉得皇帝有点矫揉造作了。

  这都不够?

  那还要怎样的功劳,才值得书写?

  “朕的意思,草原未平,以后总还是要出兵的,现在西北局势跟以前大不相同,以前出兵皆都以弓马为战,大明将士明显不跟那些狄夷一样自幼出身于马背,总有劣势。但如今及将来都以火器为先,自是要尽快筹措,免得被鞑靼人学去了精髓,而来不及平草原。”

  朱佑樘还是比较理性的。

  功劳很大,朕很满意,但朕随即就想到了,现在就是打一个时间差,我们会用的火器,而鞑子还没学会以及不会用,所以现在优势在我们。

  要做的,就是利用优势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等下去。

  这大概就跟晚明时期的红夷大炮有点像,本来明明是大明军中的杀手锏,但最后还是被敌人学了去。

  戴义笑道“陛下,有张先生在西北,相信用不了几年,便可以大功告成。”

  “不需要他。”朱佑樘摇摇头道,“朕看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