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九十九章 骂人不揭短(3/4)

  张周摊摊手。

  大概的意思,我才是大明的忠臣,主导一切也不是为私利,就问你唐某人,我是不是很伟大?

  唐寅琢磨了一下。

  开矿也的确是空手套白狼,但问题是……你也得能找到矿,不然光是寻矿和开矿就是很大的人力成本,这也是历朝历代都想以矿山维持朝廷财政,但没法维系的原因。

  一来是容易被权贵把持,朝廷连零头都分不到,再就是涉及到矿山成色和开采效率的问题。

  现在这一切正在被张周逐步解决。

  ……

  ……

  延绥。

  有关威宁海一战的战报,传到延绥也有几日。

  从消息传来的一天,平江伯陈锐便日日酗酒,一边喝着他的热酒一边自怨自艾,还想着要出兵草原跟达延汗好好决战一场,却是这天秦纮把他叫过去,告知他达延汗所部已经撤出河套的消息。

  “……袄儿都司周围,派出诸多骑兵探查,已无鞑靼活动迹象,看来也是靠威宁海一战的余威。”

  秦纮对此倒是很高兴的。

  要说经营西北,张周自认为已经很牛逼了,但秦纮却觉得自己更牛逼。

  就你张秉宽会玩经营的一套?我老秦让你知道什么才叫经营行家,我造起城塞来,那绝对是连着造个几百上千里,我要开起屯田来,那绝对是千里沃野,不信咱就试试!

  所以秦纮对于出兵什么的,并没什么大兴趣,造战车可以,那也是业余爱好。

  他也算是个传统文人,所想的就是让西北军民可以安居乐业。

  当张周用一场威宁海之战创造好了外部环境,那他就该一展所长,给西北军民好好展现一下什么叫“运营狂魔”。

  旁边立着的张延龄问道“秦制台这是何意?咱不打仗了?”

  不但是张延龄,连陈锐和一众军将,还有地方文官、军中属官等,也都想知道秦纮想干什么。

  秦纮道“鞑靼都已撤出数百里,河套之地都已无鞑子骑兵,要打仗,难道要出兵千里以上?这并非老夫来三边之目的。”

  听到这话,在场多数将领还是感觉欣慰的。

  毕竟来开会的,多数都是在延绥长期扎根经营的人,他们本来对于获得军功也没有多少渴望,但就是在宣大和辽东接连有捷报发生,而本该作为抵挡鞑靼人第一线的三边却一直都安安静静……多少还是会让人心中有些失落。

  “那位张制台,如今节调西北军务,老夫以后也要受他的节调。”秦纮倒也没遮掩。

  在他看来,张周指挥策划了二次奇袭威宁海的战事,把火筛给打服了,张周有资格总制西北军务,反正以后很少能见面,张周人在宣大,他在三边,无非是战事时受节调,平时处理日常军务和民生,都是互不干涉的。

  秦纮继续道“张制台给老夫来了一封信,说要在未来几年,于宣大之地,开辟三十万亩良田,老夫认为不能落后于人。所以准备去信告知于他,三边之地要开辟的良田,只能比这个多,不能比这个少。”

  陈锐道“秦老制台,咱是不是先把精力放在……用兵上?”

  陈锐那叫一个急啊。

  我还等着跟你们打胜仗,扬名海内呢,结果你们老少二人为了开多少良田的事比上了?还要把这个当成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你可有考虑过我陈某人的立场?

  秦纮望着陈锐,神色带着几分惋惜道“平江伯人未在宣府,未能协助张制台取得此战之胜,实乃可惜也。”

  “……”

  陈锐心想,揭我短?!

  “但时势便是如此,鞑靼不敢来犯,我大明又缺兵少粮无法彻底平定草原,那也只能先韬光养晦,不过平江伯你不用担心,早晚会有机会的。”

  秦纮还安慰了陈锐两句。

  陈锐心里已经在骂了。

  讽刺我就算了,现在还想糊弄我?真让我是傻子?

  张延龄则笑眯眯道“那我是不是可以回京城了?”

  秦纮道“朝廷并无此政令发出,而且未来是否有战事,也要看张制台的安排如何,老夫已无权决定是否出兵之事。诸位,请回吧。”

  ……

  ……

  陈锐回到总兵府,坐下来之后面前是一个火炉子,随即他一脚把炉子给踢翻了。

  “老陈,这是搞什么?”

  张延龄跑进来,老远便在取笑陈锐,“大夏天的热都热死了,就算你好喝口热酒,也不至于随时生炉子啊,容易一口气喘不上来背过气去。”

  陈锐怒视着张延龄。

  心说我没热到背过气,先被你气得背过气。

  “你想打仗,我想回京城。”张延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